第131章 簡在帝心(月票加更)(2 / 2)

胡亂吃了一頓,也快到坊門關閉的時候了。李牧囑咐白鬧兒,抓緊找人刻麻將,而且不能賣便宜了。囑咐完了,才帶著白巧巧和李知恩一起往家走。

剛過安義坊的坊門,李牧便遠遠看到自家門口停了一輛馬車,心道這麼晚了還有客人,走近了發現竟然是李績府上的馬車,隻當是李弼來了,因為李績是從來不坐馬車的。

但是進了院來到大堂,卻發現是李績在等著,趕緊過來與之相見。

見過了禮,李牧忙問道:“義父等了多久了?”

“有一陣了……沒事,你回來就好。”李績的神情有些怔崧,似乎心中有事似的。見了李牧,也是勉強擠出一絲笑意。

李牧以為他在為並州的事情傷神,便把今日與李世民的對話轉述了給他。李績認真聽李牧完,才道:“我不是為了這件事來,陛下的旨意已經到了。我也料定陛下會答應我的請求,我來找你,是有別的事情托付。”

李牧聽到‘托付’二字,忙集中精神,道:“義父請講,隻要我能做到,一定盡力而為。”

李績沒有直接,而是歎了口氣,道:“李牧,你是否覺得我太過心了?”

“呃……”李牧沒好意思,古人講究‘子不言父過’,義子也算子,李牧背後嘀咕幾句也就罷了,當麵指責就太不禮貌了。

但他的猶豫,已經表明了意思。李績苦笑一聲,道:“非是我過於心,而是我不得不如此啊!”

李績沉默了一下,緩緩開口,道:“你是我的義子,我對你也沒有什麼隱瞞的。這次我向陛下提出要去駐守並州,除了試探陛下的心意和方便照顧思文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我想躲出去,遠離朝堂,遠離中樞。”

李牧疑惑不解,道:“義父,人人都想更進一步,為何你反其道而行,偏偏要遠離朝堂呢?”

“這便是我的不得已之處了。”李績又歎了口氣,道:“還記得你剛入朝堂之時,我跟你講過的朝堂上劃分的派係麼?”

“當然記得。”李牧點點頭。

李績繼續道:“其實當日我還落下一句話沒,這句話便是,親疏有別。李牧,你記得我這句話。什麼派係,都不如‘簡在帝心’。什麼叫做簡在帝心?簡在帝心就是,你做了一分,陛下記得你兩分。便如這朝堂上的長孫無忌,隻要陛下在一,他便擁有都是那個‘簡在帝心’之人。因為他不但是從龍的功臣,還是他的親戚,更是陛下的朋友,這樣的人,是永遠不會失去聖眷的。”

“而我,還有李靖大將軍。我等都是降將,且不在陛下帳下。起步便差了一等。這是無法彌補的,你懂嗎?”李績看著李牧,又道:“當年玄武門之變,我與李靖大將軍為何最後保持中立,也是這個原因。一來,當時事態並不明朗,雙方都有獲勝的可能。二來,就算我們選邊又如何?就算我們都站在陛下這邊又如何?在陛下心裏,我們還是外人。同樣從龍,我們的功勞也差了一等!”

李績拍了拍大腿,道:“像我等這樣的人,便不算‘簡在帝心’之人。我所期盼的,不是做了一分,陛下能看做兩分,而是我做了一分,陛下能看到一分,如此我就知足了。我與李靖大將軍不同,陛下登基之後,不能禦駕親征,指揮大戰,非李靖大將軍坐鎮不可,而我卻沒有這等分量。因此,李靖大將軍能以武將升任尚書右仆射,而我同樣立下大功,卻不能接任兵部尚書。這個職位,卻落入了平定突厥未力寸功的侯君集身上。”

“侯君集……”李績咬了咬牙,雖然他已經足夠的隱忍,但李牧仍然可以聽出他的不甘:“最初之時,他不過是一個莽夫而已。隻因他是陛下的護衛,伴隨陛下身邊,因此才立下了功勳,得到了陛下信任。玄武門之變後,他的官職爵位全都連升三級!甚至陛下為了他不惜豁出臉麵,求李靖大將軍傳授他兵法,這是何等的恩寵?隻憑侯君集之功,他配不上這等待遇。而他如今卻能接任兵部尚書?還不是因為他‘簡在帝心’麼?”

“我不能像李靖大將軍一般不可替代,又不如侯君集‘簡在帝心’,留在長安,也不過是掛一個大將軍的名號,訓練屯衛而已。沒有出頭的機會,還不如去並州戍守,多少能有些功勞。隻是我走了之後,擔心你二叔擔不起這片家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