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被王珪拿出來,卻像一道三大門閥與山東士族宣戰的檄文似的,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高公公把奏疏呈了上來,李世民打開看了,奏疏的內容並沒有什麼亮點,無外乎陛下聖明,我等與陛下同心同德,雖然利益受損,但是為了社稷百姓,也都能接受雲雲。
這些看起來與往日奏章千篇一律的話,如今在李世民眼中卻分外的可愛。他被魏征以民意裹挾,如今太原王氏挑頭,三大門閥二十餘族聯名上書,五姓七望各占一半,魏征那邊一點優勢也沒有了。
沒想到還有如此反轉!李世民強忍著沒有笑出聲,清了下嗓子,把奏疏遞給高公公,道:“去拿給魏愛卿看一看,魏愛卿,你們都平身吧,都跪著像什麼樣子,起來!所謂偏聽則暗,兼聽則明。朕身為子,不能偏聽偏信,新政既然有不同的聲音,還是要討論才行。”
魏征隻好起身,其他山東勢力的官員也都跟著站了起來。魏征從高公公手裏接過了奏疏,打開看了一眼,隻見奏疏上密密麻麻的指印,差點沒背過氣去。本來已經大局已定,沒想到王珪這隻老狐狸跳了出來。魏征措手不及,一時間也沒了主意。
殿內的其他官員也是有些搞不清狀況,尤其是趙郡李氏和清河崔氏的官員,這裏昨日也有在王珪府裏參加聚會的人。他們可是再清楚不過了,昨日可不是這麼的啊,而且如今有人敲登聞鼓,情況有變。若李應和崔永仁在此,必然不會再堅持,王珪卻把奏疏交上去了。這隻老狐狸,他是擺了兩家一道啊!
但是奏疏已經給李世民看了,他們的職位都比王珪低,沒有他們話的份,雖然心裏著急,但也隻能幹著急了。
魏征看完了,把奏疏還給高公公,舉起笏板道:“陛下,臣以為此事再過於糾纏也不會論出一個結果來,既然新政的反對者與支持者各占一半,不如……自願吧,朝廷在支持新政的地區推行新政,而反對新政的地區還按照原來的政策來,一年為期,一年之後,孰對孰錯,自有分曉。”
“好!”這個提議在李世民的接受範圍內,憑自願,誰也不出什麼來。李世民當即道:“愛卿所言,朕準了!那就任命逐鹿侯李牧掌管新政推行之事,王侍中可挑選……”
李世民的話還沒完,被魏征出言打斷了。
“陛下!逐鹿侯李牧,殺死禦史趙元朗,身負命案,還請陛下另選賢能。”
李世民和王珪的臉色都變了!
李世民本以為,答應了魏征的提議,就能順水推舟保住李牧的性命。但是沒想到魏征竟然還是這麼不給麵子。而王珪則明白了魏征的意思,新政能否成功,如何賺錢,隻有李牧知道,如果李牧為趙元朗抵命了,那新政該如何推行?錢從哪裏賺?若沒有新的賺錢門道,一年之後,這些支持新政的地區,將損失數十萬貫以上。而這些損失,全都要算在他王珪身上!
王珪正要出聲,魏征已經先踏出一步,跪在了兩儀殿中央,大聲道:“陛下,昔年漢高祖入鹹陽,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下乃定。這是最基本的律法,今逐鹿侯李牧殺死禦史趙元朗,按律法當抵命,臣請陛下勿徇私情,還趙元朗一個公道!”
“魏征!”李世民站起身,怒目而視。
“陛下!”魏征一字一句道:“同是朝廷命官,趙元朗死得,為何李牧死不得?陛下難道聽不到登聞鼓聲麼!”
李世民跌坐在龍椅上,無言以對。魏征見李世民不話,重重叩首,一叩、二叩、再叩,沒幾下,他的額頭便青紫了,但他仍然在繼續,不一會兒,青紫的額頭洇出血來。
“魏征,你不要逼朕!”
“臣請陛下勿徇私情,還趙元朗一個公道,斬李牧抵命,給下百姓一個交代!”
“好!”李世民想到皇城門口那些山東大儒,終於還是頂不住了,閉上了眼睛,咬牙道:“朕就答應……”
“這是誰啊,喊打喊殺的,好大威風!”
忽然兩儀殿門口響起了一個蒼老的聲音,百官都覺熟悉,駭然回頭,楞了一下,齊刷刷跪倒。
“參見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