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莫測風雲1(1 / 3)

“岱宗複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

東嶽泰山,力拔齊魯,遙望滄海,宛若巨人。即臨清晨朧,彌漫眾山。目視十步外則依稀難辨,似地相接,混沌不分。仰麵而望,似通九霄,目不可及。山中樹木,飄蕩不定,疑不在此山,卻似浮雲間。亭閣隱約,潛身霧中,宛若彩龍,舒身而舞。探身俯視,霧海浩瀚,群山似沉海下,唯泰山如海之嶼,矗立其麵。

朦朧間,忽一光線透海而出疊霧。雲霧似避瘟神,隨風而動,成緞帶之狀飄移山間,泰山之顛豁然而出。亭閣顯露,遠望而止,宛若“仙山瓊閣”。仙閣之側,一石脫俗而出橋。踏石而望,可觀初稱

此時,一人身著白袍,兩手後背,踏於石上。目視前方,口中正誦杜工部《望嶽》一詩。清風徐過,白衫隨風而動,飄飄y而望之,宛若逍遙仙子。

一詩誦畢,自語道:之景何其美哉,而恩師已不得見之,師弟又虎視眈眈恩師遺物,不顧兄弟之情道恩師遺物竟能比親情更重要嗎?”一聲長歎,頓使激情一落千丈,無心再觀此景,拂袖轉身而去。

白衣人剛去,又見一人自山間飛奔而來,身手矯健,迅速之極。奔至望r深吸一口山顛新鮮之氣,頓感心曠神怡,受用無窮。此人一席灰sè長衫,熊腰虎背,國字大臉,身長七尺有餘,背背竹簍,似采藥的村夫。灰衣人俯視身下,胸中豁然開朗,不禁高歌:

“青山暖rì和風,闌幹樓閣簾櫳,望石綠鬆山中。高歌起舞,疊霧散盡rì紅。”

此曲為“淨沙”一中,原曲為:“青山暖rì和風,闌幹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鶯啼燕舞,橋流水飛紅。”因這山顛之上,隻有青山風、闌幹、仙閣、簾櫳,卻無人家、溪流。卻將原曲改之。

灰衣人環顧群山,轉身y見地麵之上有一人足跡。由於霧剛散盡,土尚濕潤,灰衣人看該足跡極為模糊,比自己濃濃的跡印淺出百倍,疑道:“這泰山向無外人,泰山派中又以王某武功最高,怎會有人的足跡輕出如許,顯然是由高人來過。”

心中疑慮,便尾隨足印而下。泰山派房舍在山前半腰,而此人卻叢山後而去。灰衣人翻過一峰,見足跡向深穀中而去。深穀中樹木茂密,書高三丈有餘,林中有蛇蟲出沒,百姓不敢入林,稱其為“惡穀”。

灰衣人自恃藝高,身不停足,躍入林中。未行幾步,果有惡虎撲至,灰衣人待虎近身,身體輕輕一轉,避過一撲之勢,由揮掌拍在虎背上。惡虎猛地掙紮一下,便不再動,顯然已死。

又行裏許,忽聞左有蟒行之聲,右有虎奔之音。灰衣人恐左右受敵,忖道:“先殺虎,後弑蟒。”於是徑向右奔去。未行幾步,猛虎目瞪口裂,咆哮一聲,向灰衣人撲來。灰衣人見此虎迅猛矯健,不敢大意,連忙閃開。猛虎一撲不著,轉身又來。灰衣人忖道:“如不速戰,待蟒行至,必有後患。”靈機一動,將背上竹簍解下,待猛虎撲到,將竹簍向虎首罩去。猛虎前爪來抓,灰衣人乘機一掌拍在虎腰。虎嘯一聲,向前衝出丈餘,倒地不動了。

片刻,大蟒已然撲來。灰衣人閃避間拍出兩掌,擊在蟒背上,不想,大蟒皮厚如殼,渾然不覺,張著血盆大口咬來。灰衣人打量此蟒,身長三丈有餘,身粗過桶,饒是有千斤之力也無濟於事。如此一來,一撲一閃,十幾個回合,均是無功。灰衣人急道:“這畜生如此耐打,卻如何是好,若是有一把匕首,定可讓它血濺當場。”想到匕首,不由靈光一閃,從貼身處拿出一把的匕首來。原來這是泰山派創派祖師東靈道長所留,作為泰山派掌門的信物。此人也正是現任泰山派掌門王子炎,因視此物為寶物從不以此為兵刃,是以忘了此物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