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宿命的相遇(1 / 2)

悠遠蔚藍的空下,寬闊齊整的官道上,一騎俊逸非常的白馬,一位未及弱冠的文秀青年。放鬆馬嚼迎著微風任馬匹悠閑地漫步,看著四周田地裏莊稼那翠綠可喜的長勢,青年臉上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淡淡的笑容,心情無比的愜意。

遠遠地已可以望見安邑城那甚是高大的城門了,歸家的急切使青年無心再欣賞這沿路的美景,策馬朝安邑城奔去。近了城,見城門處圍著一群人,依稀可聞打鬥聲。好奇心起,便下馬上前,一探究竟。

撥開人群,原來是兩幫人正在鬥架,人數占優的一方明顯是官府中人。而被包圍在中間的隻有兩個人切地是一個三十七八歲的中年人外加一個十五歲左右的少年還有一個蜷縮在地上的女孩。

官差顯然奈何不了他們,個個身上都帶著些傷。中年人並不主動攻擊,隻是在對方威脅到自己三個人時才反擊。最令青年詫異的是少年的武勇,居然揮舞著雙拳打趴了數人,果真年少英雄!手下的窩囊,令官軍的頭領很是氣憤,不斷在外用他的公鴨嗓子叫囂著,卻每每止步於外圍不敢入戰圈。

密集的腳步聲傳來,“觀眾”呼啦一下全閃遠了,一隊全副武裝的郡兵將眾人圍了起來。“公鴨嗓子”頓時拿出個綬印,大聲叫嚷自己是皇上的近侍段珪,要郡兵把這三個叛賊抓起來。郡兵頭目聽到他自稱“段珪”後整張臉都下來,十常侍①之一的段閹人的惡名還是沒有人會冒用的。於是形勢一下對中年人一夥不利,郡兵頭目不情願地下令包圍並將長槍對準了他們。

“徐大哥,慢著!”青年人出於對段珪的厭惡及對少年莫名的好感決定出手相助,雖然對著明晃晃的長槍令他心悸,可還是毅然擋在了三人身前。

被叫了聲徐大哥的郡兵頭目,驚奇地看著這個文弱青年,印象裏似乎並不認識這麼一號人。又上下認真地打量了一遍,表情逐漸地由眉頭緊鎖到麵無表情再到滿臉喜是被稱為徐大哥的青年提著駭人的大斧大步衝向了文弱青年,在眾人驚愕的眼神中一把抱起了對方。

兩人都沉浸在重逢的喜悅之中,自管自聊開了,倒把兩撥人撂那了。其實,郡兵頭目姓徐名晃,字公明,河東楊縣人。而文弱青年則是河東衛家公子衛寧,方今遊學歸來,二人已是五年多未見了。

當年徐晃家鄉連續兩年大旱,全家隻得背井離鄉來到安邑謀生,哪想厄運並沒有給他們生存的便利。徐晃的父母相繼離他而去,孤苦的他埋葬了父母後便投入衛家當了個仆役。衛寧很是喜歡比他大三歲的徐晃,讓他和自己一塊讀書睡覺,儼然是親兄弟一般。

一次外出時衛寧被強盜綁架了,徐晃單槍匹馬衝進強盜窩把衛寧救了出來,自己身受重創,險些喪命。自此,衛家老爺衛固②也對他眷顧有加,特意請了名師教導徐晃武功,仿佛也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兒子,還通過自己的關係讓徐晃任了河東郡尉的職。所以二人雖無兄弟之實,卻又勝似兄弟。

“混蛋,你還不快把他們給抓起來。”段珪見他們居然隻顧敘舊,怒火中燒,對著徐晃吼道,“若耽誤了我的事,要你好看。”

徐晃不滿地嘀咕了句,衛寧向徐晃要求由他來處理這件事,徐晃點頭答應了。衛寧走到中年人跟前,仔細一看,見其高八尺有餘,身體洪大,麵鼻雄異,應該也不是平常人。作了個揖問道:“生衛寧,請問壯士高姓大名?緣何與那幫人打起來?”

中年人看出青年不是閹官一夥的,又倜儻有禮,頓生好感。“在下扶風馬騰,此乃犬子馬超。”馬騰拉過正和段珪大眼瞪眼的兒子介紹道。原來是名將馬援之後西涼軍司馬③馬壽成,衛寧朝馬騰又恭敬地拜了拜。隻是奇怪他們父子倆怎麼跑這來了,心裏疑惑暫撇下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