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太始元年六月初一這天,在一陣鑼鼓喧天中,上書“漢家商社”的牌匾在一棟建築門前被掛了起來。
參與掛牌的不僅有膠東郡守、諸縣縣令、倉曹、金曹、兵曹等朝廷官吏,還有諸多齊地商賈,以琅琊人管宴,本地巨賈刀間為首。
魯息作為郡守,朝廷在當地的代表人,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在掛牌大會上開始了一番講話,無非是表示要效仿戰國時期的國家貿易機構“輕重九府”,通貨積財,讓齊地商賈參與官府主導的商貨貿易,最終達到“不加賦而府庫足”的目的。
漢商社將壟斷遼南、海東的一切貿易,官府進行分配和監管,最後,再由商社統一向官府繳納稅款。
魯息在上麵慷慨激昂地演講,膠東兵曹掾則在下麵,低聲對旁邊的金曹道:
“漢家自前漢孝武以來便皆賤商賈,至今以來雖然不以其為賤業,但是仍不似如今這般有重用商賈賤業之勢,魯公果然不同,這種吸納商賈幫官府做生意的事,我聽著都覺得稀奇,但是魯公竟然也能說服國家,使國家不推鹽鐵,魯公仁義,國家也有大魄力。”
金曹笑道:“這些事,齊人商賈早就習以為常了,你忘了魯公說過,此事,他也是看《管子》後產生的想法,並非古之未有,至於國家,少年英明,自比世祖皇帝,前漢的孝武皇帝,心胸氣度同樣非常人可比,不足為奇。”
眼下魯息設立漢家商社,就打著這個旗號進行的,容易為齊人所接受。
管仲雖然被認為是法家,但是儒家坐大以來,對於曾經的諸子百家,還是挺寬容的。
這些事情他們這麼做,在朝中也不會成為被攻擊的口實,反而能讓齊地的商賈生出不少好感。
如果不是魯息,以朝廷而今的財政漏洞,非得吃了他們不成!
投桃報李之下,齊地諸位巨賈,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那些本該交給官府的錢,如今都要拿出來,作為商社的起步資金。
不給?
看到臨淄城那些虎視眈眈的繡衣沒有,那就是來殺人的!
這一下子就很清晰了,朝廷唱白臉,魯息唱紅臉,非要把他們的存著的棺材本都挖出來才算數!
第一批資金,每家出二十萬,-一共是近三百萬錢!
而這筆錢,買到的,僅僅是去海東、遼南進行貨殖貿易的特權!
也就是說,朝廷一張嘴,他們就要他們的半條命!
掛牌結束後,方才還滿臉堆笑的商賈們,開始露出愁容,商賈管宴歎息道:“這就是一場對賭啊,若是真能盈利還好說,若是不能,吾等的錢,就要打水漂!”
眾人頷首,卻隻能道:“事到如今,錢都投進去了,也隻能想方設法從海東掙錢!”
刀間自然不愁,他本就是靠人口交易起家的,聽說魯息郡守對九夷之人很感興趣。
而那些蠻夷老實巴交,若能運到膠東做苦力,也是一樁不錯的買賣。
做皮貨的商人亦是滿懷期待,笑道:“關中各關大開,對皮毛需求與日增多,山中貂、狐日少,聽聞海東多皮毛,看來今年,中原能添不少貂裘了!”
而經營絲帛、漆具的,也有自己的打算。
要知道,齊地的器物,雖然精美,可那是從前,現如今,單論絲帛,如何能與關中產的絲帛相媲美,更何況,別地因為州牧的原因,皆是割據一方,雖然還尊著這位漢天子,但是心裏早已經七上八下的了,把持著各州的關卡,嚴防死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