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漢家哀歌(1 / 2)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複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古老哀婉的喪曲,伴隨著點點稚嫩的哭聲,自這雒陽深宮中傳出,傳向了大漢宗廟。

種種情形,都表明了一件事,當今的君父,駕崩了!

公元一八九年,史書記曰:中平六年,歲在已巳,夏四月,丙辰日,曆十一。

丙辰日,曆十一,上崩,按製,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縞素。

……

雒陽,分內外兩城。

內城城東西六裏十一步,南北九裏一百步,內城中主要建築有:皇宮、武庫、太倉、三公府,勳貴國宅,南市,馬市,金市,一條護城河,劃分著雒陽的內外城。

自光武皇帝至今世以來,這偌大的雒陽城,也曾經曆過了幾度擴建,這才有了今日的規模。

不過,東漢王朝也幾經後輩不孝,將這劉氏的天下給敗壞得不成了模樣。

自建武以來複燃的火德,至桓靈時,便有了再衰的趨勢。

天下民心不複歸朝廷,四方諸臣妾皆有揭竿自立之勢,朝廷也是有心無力。

自天子劉宏踐祚登基以來,建寧年至中平年來,各方動亂,在這位天子的在位中,曆經東征西討數十場,有勝有敗,大漢底蘊,也因此而敗的差不多了。

當今陛下,內掀黨錮,大索冤獄,外剛強而損天漢子民無算,因此,不論是士人還是民間百姓,都對這位天子生出了極大的不滿了。

於是,讖緯說,上無德,致天現陰陽謬錯以示警懲。

也不知是這位陛下著實是不修德行,以致於天降災禍呢,還是這位陛下太倒黴了,生在了這最為悲哀的時代之中。

內憂不斷,各地起義不絕,外有強鄰環伺,年年入寇北方大地,致使北方各州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這位陛下,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不是在道歉,就是在道歉的路上。

哦,還有那恐怖的一年三次的救災,年年如是。

細看這位天子的一生,其實也是充滿了無奈的一生,河間人氏,褻瀆亭侯劉萇之後,世襲列侯之族。

本該鬥雞走狗,荒唐一生,卻因先帝無後,被朝中士人自河間褻瀆亭迎入了雒陽,被迫承了大統,即皇帝位。

可是,即了皇帝位的陛下,也並沒有因此得到半分自由,成了竇氏手中的玩物,陛下不痛快了,隻用了九個月便族了那竇氏一族,至此,那顯赫一時,囂張跋扈的竇氏,便成了被風吹過的煙塵,了無痕跡了。

孝桓皇帝曾經掀起第一次黨錮,大索冤獄,這位陛下便掀起了第二次的黨錮,在雒陽城裏殺了個天翻地覆!

許寵,劉瑜,杜密,李膺,名門士子,曾經敢與天子對抗的存在,今又何在?

當今世人,上至士族,下至不明事理的黎庶,大多都辱及當今陛下大興黨錮,無德,不過,卻罕有人願意睜眼去看一看,這位陛下在位時的功績。

當然,而今一切的功與過,都隨著一聲駕崩而隨風而逝了。

天子駕崩了,那是要送進大漢宗廟,常伴五帝尊座前的,以後是能夠享受後輩子孫血牲祭祀的神靈。

士大夫們就不一樣了,士大夫們隻能三代而族亡,到時候後輩子孫既使想要祭祀祖宗,卻也連個神牌都找不到了。

到了那時候,誰又來議論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