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歸去(1 / 2)

乾元十七年五月,宋傑在建康稱帝,改建康為南京,定國號的中華,不再定年號,這一年便稱為中華元年,這一年宋傑四十一歲。

中華元年,即公元1178年,這一年,在這個時空將是被永載史冊的一年。

在接下來的五年中,中華帝國先後滅掉了西夏,大理,西遼等國,把勢力擴展到了波斯灣和裏海,向南占領了中南半島和中南亞諸國,中華的水軍到達了美洲和非洲。

與西方血腥的殖民方式不同的是,中華帝國采用了更為平和的文化和經濟的同化方式擴張自己的勢力。

中華十年,帝國完成了環球航行,進一步證明了天演論中對於地圓說推測的正確性。

同時帝國與西邊的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已經更遠的歐羅巴諸國都建立了直接的商貿聯係,從海陸和陸路兩麵都建立起商路。

東西方的文化得到了交流和碰撞。

工業文明在這個時空發端於東方,並向西方傳播,而此時的西方處於黑暗的中世紀,把來自東方的文化奉為經典,對東方的渴望比任何時候都強烈,就像漢唐一般,中華帝國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世界中心。

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西方派遣留學生到東方的學習的人數超過了百萬人,並且許多人都留在了這裏。

隨著火車和火輪船的出現,人類的文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遙遠的距離不再成為阻礙,地球似乎朝著後世的樣子發展起來,第一次全球化萌芽了。

美洲的各種農作物被帶到世界各地,中華帝國是最先種植的地方,並很快把這些高產作物通過貿易推向了世界各地。

帝國為了鞏固龐大疆域的統治,常年維持著超過百萬的軍隊,其中海軍的數量幾乎占了一半。

在這個時空中,沒有國家敢挑戰中華帝國的權威,他便是這個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即便是其餘所有國家的實力加起來也無法與其抗衡。

國民的自信程度更是超過了漢唐之時,對於世界的探索也都是以華夏人為主。

一切似乎都是往著宋傑預想的方式發展著。

不過,宋傑一直都在問自己,今後的中華將會如何發展,是會一直都保持著這樣的地位,還是會被其他新興的國家取代,會不會出現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如果出現會是哪個民族或國家。

今後人類的科技又將如何發展,難道還是如同後世一樣,會出現電氣革命,然後是互聯網時代。

這個世界會不會有人提出相對論,會不會出現如同愛因斯坦一樣的人物。

因為自己的意外到來會不會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影響,這個影響是好還是壞。

這一係列的問題都縈繞著在宋傑的腦中,但卻沒有人能給他一個答案,甚至是找一個商量的人都沒有。

這個時候宋傑才發現自己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一個從靈魂到身體都是孤獨的人。

看著自己逐漸衰老的身體和日益強大的帝國,還有自己的後代逐漸的成長,宋傑把治國之事更多的交給了二兒子宋熙亨去打理。

宋傑一直都沒有立太子,他打算用秘密建儲的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