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臉、尖下頦、大眼睛、骨感美,在古代長成這樣就完了!那導演,你會挑演員嗎?長成上麵那樣,在古代那叫“風流賣笑相”。//. //那叫“美女”?長成那樣就完了!你就沒聽過什麼叫“庭飽滿、地閣方圓”嗎?中國古代仕女,鵝蛋臉是最美的!
裝備了馬鐙的騎兵是漢朝出現的,唐朝人才學會喝茶,椅子是宋朝才有的!商紂王,領一群騎兵就從朝歌衝出來了,那周朝就什麼戲都沒啦!騎兵砍戰車和步兵那不跟八國聯軍和義和團之間的武器差距一樣?漢朝才發明馬鐙,沒有馬鐙你騎馬上試試,還衝鋒?馬一跑起來就得給你摔那兒!古代戰爭講究的是軍陣冷兵器時代,無論步兵還是騎兵,都是排列成軍陣,集體衝擊才有威力。現在電視一演,兩群人跟兩群流氓大街上群毆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以為古代戰爭是兩群古惑仔爭地盤?仗打成那樣,都就完了,誰也贏不了!
古代交通有那麼方便嗎?昨還在宣大前線,第二回北京上朝了……丫是坐動車組回去的是嗎?不是是個人就能上朝的!你以為皇極殿是什麼地方?是阿貓阿狗什麼玩意都能人五人六的跑那地方胡噴的嗎?按照明朝製度,除了科道言官,京官五品,外官三品才能上朝。你弄一縣令,就跑朝堂上開噴,你感覺合適?就算今,你認為一個縣委書記能參加國務會議?
“奴才遵旨”這是我最不能忍的一句台詞!除了滿清那個畜生政權,沒有大臣會自稱奴才的!那些明朝曆史劇,那導演,你敢不叫明朝大臣自稱奴才嗎?“交司禮監批紅”司禮監是什麼玩意兒?憑什麼“批紅”?按照明朝製度,內閣票擬,交子披紅。雖然有時候子會叫司禮監代替自己“批紅”,但是也不能赤裸裸的交司禮監批紅吧?太監那可是尊稱!皇帝和大臣們是不會管誰叫張太監、李太監的!皇帝和大臣會對奴才用尊稱?而且,不是是個閹人就是太監。普通內侍上麵是少監,少監上麵才是太監。那可是那個行業中響當當的“正高級職稱”!比今的教授難多了!
奉承運皇帝詔曰”不是所有聖旨都用這個開頭的!絕對不可能出現一個宦官跑到一個大臣跟前,展開手裏的黃綾卷軸裝模作樣的讀:“奉承運皇帝詔曰,任命某某某為某地知府……”奉承運開頭的聖旨是最鄭重的一種,一般來,一個皇帝在位期間,除了冊封皇後、冊立太子、敕封諸侯王之類特殊大事,是不會用這種格式的聖旨的。絕大多數聖旨,開頭就倆字“聖諭”或者“上諭”。真是奉承運開頭的聖旨,正常情況下也絕對不會派太監出去宣旨,都是部堂高官擔任宣旨欽差。
兵馬俑是殉葬用的,唐三彩是陪葬用的!古人絕對不會把這兩種東西擺在家裏當工藝品!今也隻有文盲把這種玩意擺家裏,也不嫌晦氣,幹脆賣倆花圈擺家裏算了,再貼上兩幅字,寫上“音容宛在”、“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