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秦叔寶,確實是義薄雲天。關鍵時刻確實他就站出來,而且表示要帶領兵馬趁著主力撤退的時候,端掉盧明月的大營,秦瓊秦叔寶站出來之後,又有一位少年英雄他也站出來,他也表示要和秦瓊秦叔寶一樣各領一部人馬參與了這項奇襲活動。
那麼萬馬軍中如此有膽有識,這樣的一個少年人到底又是誰呢?這個人在隋唐交替時代,非常有名的一位少年英雄,這就是羅士信。在我們民間敘事當中,比如說隋唐演義,那就有羅士信這樣的一個人,力大無窮的一個大力士。這在另一部評書《說唐》,其中有一位玉麵英雄羅成,這兩個人實際上他們的曆史原型的都是羅士信,就是剛才我們說的這位,繼秦瓊之後,自告奮勇要求帶領騎兵去奇襲盧明月大營的這位少年英雄。
隋唐演義它是一部傳奇,他敘述當時天下有18位鼎鼎有名的好漢,有排名的,其中第一名就是李元霸。李元霸這個人也是力大無窮,誰見誰死,但是真正能和李元霸過上幾招的就有這位羅士信、羅士信和李元霸一樣。在隋唐演義評書當中,都是那種憨中帶傻的那種人,力氣很大,但是缺心眼,就用現在話來講,就是空有一把子力氣,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但這個人是瓦崗寨的超級秘密武器,每當瓦崗軍遇見了不能戰勝的敵人,最後都會把羅士信請出來,一下就能解決戰鬥。
為此混世魔王程咬金就封羅士信為瓦崗寨的鎮殿大將軍這樣一個銜頭,這是隋唐演義中羅士信。那麼《說唐》中的羅成這位英雄小夥子漂亮,賽呂布一樣,這個人品性霸狠,但是武藝武功絕倫,他在這部評書演義當中又是秦瓊秦叔寶的表弟,曆史上羅世信以秦瓊的關係,並不像評書,戲劇所說的兩個人是表兄弟關係,這兩個人確確實實是老鄉,但兩個人的一丁點親戚關係也沒有,秦瓊他加入張須陀的部隊是通過入伍官軍轉到這個地方來。
那麼羅士信他這樣的一個人一個少年人,他又怎麼加入到張須陀手下部隊中來了,這就要從羅士信的出身說起了。羅士信在新唐書當中並沒有交代他的出身,在舊唐書當中隻有這麼一句交代他的出身,這句是什麼呢?是信以執衣年14。這句話好多學者包括好多研究者,有的時候很迷惑,有的人望文生義,怎麼說就認為是不是說羅士信14歲的時候就拿著衣物參軍了呢?執衣是什麼意思呢?在隋唐時代對於一般的老百姓來講,他有一種力役,徭役的一種,叫什麼呢?就是普通百姓家的子弟,11歲到17歲成為中男,現在網上一說中男就中年男人,不是的,當時是指青少年男子11~17歲,這個年紀的男子要幹嘛的呢?每年要4個月到官府去執行這種力役,幹嘛?比如說伺候一下關老爺,打打雜役,或者是到軍府割個草喂個馬,平常修繕磨一下兵器就幹這種雜活,但是每一個平常百姓家的子弟都要幹這種事情,由此可以證明羅士信他當時是個普通百姓家出身的子弟,這個執衣就是當時對執行這種力役的少年男子、青少年男子的一種稱謂,它是個名詞,可以想見的,他肯定不是士大夫家族或者是貴族家庭這樣的子弟。
在大業8年,那陣山東好多反隋的武裝,包括王博,包括夢讓,他們聯合起來攻打齊郡。齊郡這陣是誰?張須陀做通守,張須陀做通守,他的手下是肯定有執衣,就伺候他這種勤務兵。當時羅士信他是作為執衣的這種身份,實際上就是張須陀手下的一種少年勤務兵,張須陀當時的官職是多少呢?是4品到5品之間,因此他手下有10個執衣,大概有10個執衣左右,因此羅士信也是10個執衣之中的1個,也就是說他10個勤務兵當中的1個人。
此時少年羅士信一聽說張須陀要率軍去和敵人打仗,他來了精神了。他怎麼說呢?他要參軍要一起去殺敵。張須陀一看呢一聽首先就笑,就說你這麼一小孩,你連甲胄穿不上,你怎麼能去上戰場殺敵呢?羅士信聞言大怒,這14歲的少年披上兩層甲胄,然後係上兩壺箭,翻身上馬,然後運槊如飛,那馬槊,哎這一比劃,張須陀和那些戰將都有點相信了,想想隋唐時代的甲胄最輕一層甲胄也有30斤,兩層甲胄就有60斤,這麼一個小孩一個少年人,穿著60斤的甲胄,騎在馬上還能把馬槊舞得如飛一樣,最起碼這武術是沒問題。當然真正是不是能殺敵,這得在戰場上檢驗,顯然他是能上戰場,因此張須陀就答應羅士信,就是說你可以跟我們一起去打仗,然後這張須陀就帶著羅士信,就去到了濰水,這個地方要和王薄、孟讓他們這些反隋的武裝來交戰,雙方交戰之際,大夥都知道在古代戰爭肯定是要對陣,除了奇襲戰、偷襲戰、伏擊戰以外,一般正式兵團對兵團的打仗,都雙方列開陣勢,先互相準備。
彼我雙方正在準備之際,我們這位少年英雄羅士信一身甲胄,挺著一個長槍,當時叫馬槊,然後騎著一匹高頭大馬,一下就從自己的陣中衝向敵方陣營之內。敵軍正在布陣,忽然看有人來非常緊張,但是一看到對方是一個少年人,敵方的將領士兵都笑,就說現在官軍真是不行,你瞧都沒人了隻能派這樣一小孩來打仗,因此呢或說或笑就沒怎麼在意。少年羅士信一下就開始發威了,衝入敵陣之後,運矛如飛、七吃哢嚓幾下刺死好幾名敵人,血濺征袍,這樣一來敵方一下就亂了。
一看這粉雕玉琢的小孩,這少年天煞星啊!四處奔跑,披甲的披甲上馬的上馬,就開始對陣。結果混亂之際羅士信又殺掉幾名士兵,而且接下來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又出現了,幹嘛?羅士信抽出腰間之刀砍下一名敵人的首級,然後高高擲起,看都不看,即刻就用馬槊接住,然後這帶血的首級一邊往下嘀嗒血,一邊在長矛這兒拿著舉著,然後羅士信騎在高頭馬上昂然而行。
如此少年天煞星,這樣的古怪的、奇特的讓人生生畏的舉止起到那種心理震撼力,絕對是我們是用語言無法表述的。
那反隋的武裝這幫人沒見過這樣的人,因此一時驚愕半響,這個時候張須陀這方陣已經不好了。
羅士信他的這種表現也大大超乎張須陀的意料,見此情形的心中大喜,即刻揮軍而前,這一下就把敵軍了擊的大敗,由此就取得了濰水大戰的勝利。想想,當時這羅士信才多大?14歲,古人算虛歲也就13歲,13歲的少年人如此出道的經曆,我現在講可能好多人都會覺得簡直就不可能是真實發生的曆史事件,就如同什麼武俠當中渲染的那種少年英雄,但確確實實白紙黑字,我們古代的典籍裏,古代的曆史書籍裏就這樣記載,就有這樣的少年英雄。雖然說他的出道非常血腥,但在混亂的時代,他這樣的人確確實實也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一些英雄的典範,也是當時的一種青少年的楷模。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自古英雄出少年,放在他身上太恰當不過了。當然了我們原本這句話,古漢語中的少年一般是指現在的青年,但是從現在的語境來講,我們對自古英雄出少年,安在羅士信身上是最恰當不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