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周圍黑壓壓跪倒的一大片文武百官們,趙佶心中卻是五味雜陳——他其實卻非蠢人,否則又怎麼可能詩詞書畫無一不精,還開創了一手的瘦金體玄妙書法,同時還對於道教的無數經典也都了若指掌,這才有著道君皇帝的稱呼。
這其中能夠把一項做好,在世間就足以稱為聰明人了,更何況他身兼如此之多的技藝?所以乃是聰明絕頂之人,甚至不在宋朝乃至千古名士蘇東坡之下。
但奈何他卻投錯了胎,生在了帝王之家,把一個好好的讀書人的種子完全浪費了,作為帝王之才,最重要的就是要識人和馭人,而這偏偏卻是趙佶的軟肋。
所以他以一顆單純之心待人,無論蔡京,童貫,還是家奴小廝高俅,他皆以心腹之人看待並重用之,若是這些人真如包拯,範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前代賢臣,他倒也落得做個甩手掌櫃,也照樣能夠獲得一個聖君之名。
隻可惜這些人個個心機深重,深諳厚黑之道,完全將他玩弄於鼓掌之上,一味的瞞上壓下,硬是把大宋朝一個錦繡河山糟蹋的天昏地暗,而徽宗卻仍不知道,還以為天下太平。
所以這天下大亂,雙方可以說各有一半責任,甚至蔡京等人還要多些,因為他們完全辜負了趙佶對他們的信任。
經過這次生死大難之後,趙佶對這一切都看明白了,隻可惜已然太遲了。
葉靈何等頭腦,看了一眼趙佶的表情已然明白他心中所想,同時也暗暗感歎了一聲——這人最大的痛苦其實就是做不適合自己的事情,趙佶正是典型的例子。
不過此時此刻他也顧不上理會趙佶的感受,輕聲咳嗽一聲,從趙佶旁邊大踏步走過,自然而然的坐在了那大殿中央的龍椅之上,動作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放佛這位置就是為他設置一般!
梁山眾將早已經跪倒下去,三呼萬歲,蔡京為首的原大宋朝的百官也急忙跟上——反正他們原來就是跪著的,如今隻不過換個方向而已,倒是方便。
趙佶遲疑了一下後也痛苦的跟著跪倒,他萬萬沒有想到作為天子的自己,竟然也有一天要拜倒在別人腳下,隻不過心中卻也有一種輕鬆之感,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葉靈眼睛向下一掃,眾人都是鴉雀無聲,蔡京等人更是大汗淋漓,忐忑不安,完全不知道這位新的帝君會如何對待他們。
葉靈的第一道命令或者說是旨意,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竟然是封趙佶為八賢王,並且世襲罔替。
他這樣做其實也是深思熟慮,趙佶確實不是個好皇帝,也做了許多荒唐事,但是其祖上宋太祖趙匡胤——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宋太宗趙光義還是個好皇帝,尤其對於手下極為仁慈,不像朱元璋那種血腥屠殺功臣,因此他也不想斷了趙家的祭祀,這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