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1 / 3)

五行不僅在一年四季中有旺、相、休、囚、死的狀態,而且與地支所代表的十二個月相對應,還有一個從生長到死亡的全過程,叫做“寄生十二宮”的原理。高品質更新就在十天幹相對於十二地支有十二種狀態: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其排列規律為陽生陰死。

長生:就像人出生於世,或降生階段,是指萬物萌發之際。引申的意義很多,在現實中它包含有出生、生長、來源、、幫助、依靠、靠山、哺育、源泉、原始、獲救、產生等含義。

沐浴:洗禮與生長之意,又叫“敗”,形體柔而脆,易為所損。它含有洗澡、**、**、脫衣、暴露、光滑、坦誠、大小便、睡覺、破敗等含義。

冠帶:為小兒可以穿衣戴帽了,是指萬物漸榮。冠帶含有穿衣、整裝、打扮、包裝、裝飾、衣服、升級、榮譽、遮蓋、外表、高貴等含義。

臨官:像人長成強壯,可以做官,化育,領導人民,是指萬物長成。臨冠含有公家的、官府、有男人在身邊、巴結當官的、阿諛奉迎、出仕、當官、有官運、有地位、公務員等含義。

帝旺:象征人壯盛到極點,可輔助帝王大有作為,是指萬物成熟。帝旺含有榮發、發達、得意、精神、興奮、神氣、有力、雄壯、強大、輝煌、欣欣向榮、**、等含義。

衰:指盛極而衰,是指萬物開始發生衰變。它含有無力、軟弱、衰弱、不景氣、敗落、退縮、沒靠山、虛弱、無能等含義。

病:如人患病,是指萬物困頓。病含有疾病、討厭、仇人、不足之處、缺點、毛病、弱點、漏洞、問題等含義。

死:如人氣已盡,形體已死,是指萬物死滅。死含有死亡、鑽牛角尖、不靈活、不能變通、滯留、終結、完蛋、沒有餘地、無生氣、無活力、呆板、笨拙、想不開、心胸狹窄、寂靜等含義。

墓:也稱“庫”,如人死後歸入於墓,是指萬物成功後歸庫。墓含有包容、收藏、埋藏、關閉、存放、管製、包含、陷阱、不自由、受管束、隱藏、圍攔、倉庫、昏沉、糊塗、黑暗、不暢通等含義。

絕:人形體絕滅化歸為土;萬物前氣已絕,後繼之氣還未到來,在地中未有其象。絕含有絕地、絕境、懸崖、分手、斷絕、失望、心灰意冷、無情、冷酷、不通融、消失、無影無蹤、把事做絕、把話說絕之含義。

胎:人受父母之氣結聚成胎;天地氣交之際,氣來受胎。胎含有懷胎、醞釀、打算、計劃、形成、天生、本性、幼稚等含義。

養:像人養胎於母腹之中,之後出生,是指萬物在地中成形,繼而萌發。又得經曆一個生生滅滅永不停止的天道循環過程。養含有寄托、收養、休養、療養、營養、滋養、過繼、培養、養育、扶持等含義。

“寄生十二宮”的現象比較形象地反映了宇宙萬物生生死死、循環往複、永無休止以至無窮的自然狀態與規律,它體現了古代人民樸素的唯物觀與合理的科學與哲學思想。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世界萬象(物象、意象)或萬事萬物都是以係統的形式存在的,無論是場,還是基本粒子都有係統的特征:係統的元素、部分和整體,結構和功能,競爭和協同,無序和有序,有漸變和突變規律等都適合於萬事萬物,係統性是萬事萬物的本質特性。

二、萬象相幹論

係統與係統之間,萬事萬物之間。總是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的。就是所謂的相幹。世界上無論天象、物象、地象、人象、意象、萬事萬物都處於一種相幹作用之中,整個宇宙實際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無論間接的、直接的,無論是已知與不知的,從物理、化學、生物學到社會經濟層次等各種相幹形式。都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三、萬象全息論

盡管世界千姿百態、氣象萬千。但整個宇宙各元素之間由於處於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是我的函數,我又是你的函數”的相幹作用之中,因此。宇宙萬象之間都是相互映象、相互包含的。“一葉生而知天下春,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任何一個元素可能包含著宇宙的所有信息,任何一個元素都可能拉出一個不同全息度的全息係統。

四、萬物有“意”論

自古就有許多哲人提出過諸如宇宙靈魂說、萬物有靈論、萬物有神論、萬物有心論、泛靈論等,過去我們都把它們當作“反動的”唯心主義哲學加以批判,然而科學的發展表明,萬物確是有“意”的。微生物、植物、動物、人都早已被科學界證明是有“意識”的。許多一流的科學家也認為,任何一個有生命的細菌都具有心理特性,多細胞的動植物的靈魂生活總是組成其細胞體的心理功能的非線性總和。而現代自組織理論認為,就是無機物也普遍存在“生命特征”的高度自組織現象。自組織作為任何係統普遍存在的特征,它必有自組織核、自組織極限環和自組織意識。因此,意識不但是一切細胞的基本特性,也是一切基本粒子的基本特性。顯然無機物也是有意識的,隻不過相對於“人”這個高度自組織化的自組織核而言,其組織程度較低,其意識程序不同或可忽略而已。反過來,由於萬事萬物也有這個特性,深層次意義的“意識”是無法與萬事萬物溝通的,也就是無法認識整個世界。大自然、社會、宇宙就是處於一種有意的和諧安排之中。

第十一節時間切入法

我們知道古人的時間概念與現在是有一定區別的,過去按時辰分。現在按小時分。過去的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兩個小時。一晝夜為24小時,12個時辰,12個時辰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但在時辰交界的時候怎麼辦呢?一般的書籍裏都認為從正點開始換時辰,也就是說上午11點至13點為午時,從11時整開始進入午時,道家交接時辰的方式卻不是這樣,而是提前5分鍾進入下一個時辰。

為什麼這樣呢?一個時辰就是一個係統,一個全息元,一個國家,一個單位。比如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個時代。到了嘉慶皇帝又是一個時代。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一個改朝換代的過程,下一任天子要提前接班,人心都是流向新一任天子。如果違背了這一法則便會受到懲罰。比如和紳。乾隆時期權傾朝野。但他在嘉慶皇帝即將要接班時仍然隻知道圍著乾隆轉,對新皇帝卻不置一顧,到頭來弄得家敗人亡。一個單位(崗位)交接班也是提前交接。而不是正點交接。時辰的交接也是同理,必須提前5分鍾交接才更符合自然法則。還有任何事情都是寧可提前不可錯後,莫道君行早,更有早來人,打提前仗處處得力,否則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就如同抓一頭牛,迎在前麵能抓住牛頭,即使抓不住牛頭也能抓住牛身子,如果從正中間抓,抓不住牛身子還能抓住牛尾,如果從後麵抓頂多能抓住牛尾巴,弄不好出溜過去了什麼也抓不住,隻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說提前切入時空是多麼的重要。

第十二節怎樣排四柱

四柱即年柱、月柱、日柱、時柱。每柱由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組成。是由斷事排局(或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的天幹和地支組合而成。

如1993年4月13日上午8點鍾,農曆,三月二十二日,其四柱如下:

酉(年柱)丙辰(月柱)甲子(日柱)戊辰(時柱)

一、排年幹支

以立春為年分界線,立春前為上一年,立春後本年。高品質更新例如;

1993年農曆12月24日上午9時33分,年幹支為癸酉,同一日9時33分後的年幹支為甲戌。又如2005年農曆12月26日前為乙酉年,12月26後就為丙戌年了。因為12月26日那天是立春。年分界是以立春為分界的。年的幹支是固定的,可以從萬年曆中查出。

二、排月幹支

月幹支中地支是固定不變的,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人們習慣上把初1到30為一個月,如正月初一到正月三十為正月,而預測中的四柱,月是以令為分界線的,正月是從立春起到驚蟄間的一段時間,立春可能是正月初一,也可能是上一年臘月中的某一天,也可能會是農曆正月的某一天,這就有了月令與習慣上的不統一,此時以月令為準。月令的確立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節”為標準的。即:

正月:立春---驚蟄二月:驚蟄---清明三月:清明---立夏

四月:立夏---芒種五月:芒種---小暑六月:小暑---立秋

七月:立秋---白露八月:白露---寒露九月:寒露---立冬

十月:立冬----大雪十一月:大雪---小寒十二月:小寒---立春

每年每月的地支都是固定不變的,天幹不是固定的,在知道了年幹支和月令後可以推算出月幹,方法是: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

丙辛之歲庚寅上,丁壬壬寅順水流,

若問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凡甲或己之年幹,正月起“丙”,乙或庚之年幹,正月起戊……,然後向後順推,看最後一位天幹是哪一位即為所求的月幹。

月幹求法查對表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比如農曆2003年9月,我們可以從萬年曆上查出2003年的幹支記年法為癸未。9月建戌,那麼9月的天幹是什麼呢?對照年上起月的口訣,其中有“若問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好追求”,“戊”“癸”指的是天幹為戊和癸的年份,“甲寅之上好追求”指的是,凡是戊和癸年的正月(即寅月)天幹都以甲來表示,依次為二月的“乙”,三月為“丙”……如乙酉年十一月,乙酉(年柱)戊子(月柱)。

三、排日幹支

日幹支是從《萬年曆》中查得。需說明的是。起至當晚亥時末為今日。即子時為日的分界線。

1998年農曆7月23時10分預測時間的年月日幹支為:戊寅庚申癸醜

四、排時幹支

時幹支中地支也是固定不變的。古人將一日等分為十二時辰,完全以當地的太陽光線的照射強弱而定,夏天與冬天的時辰長短都不一樣的,即:

夜半者子也,雞鳴者醜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

食時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佚者未也,

哺時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黃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與北京時間約略對應為:

23--1時為子時,l--3時為醜時。3--5時為寅時。5--7時為卯時。7--9時為辰時,9--11時為巳時,11--13時為午時。13--15時為未時,15--17時為申時,17--19時為酉時,19--2l時為戌時,21--23時為亥時。

從日上推時辰天幹的方法稱作“五鼠遁”: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這個歌訣的用法與年上起月法的歌訣是一樣的。年上起月是從正月起,日上起時是從子時起。凡甲日、己日,時幹從子上起甲,依次推出:甲子、乙醜、丙寅、丁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