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對俄勒岡下手(1 / 2)

1845年三月份,美國第十一任總統詹姆斯·波爾克用篤信而大膽的語言,在他的就職演上,表示美國對於俄勒岡地區的領土主張是“明確而毋庸置疑的。”隨即他以強~勢的姿態,向英國方麵發出照會,希望重新與英國進行俄勒岡領土問題的磋商與談判。緊張局勢一觸即發,雙方邊境上都出現了為了抵禦侵略而進行的防禦行為。

波爾克出身於田納西,本人甚至還是一個蓄奴的農場主,在領土主張問題上,他對於德克薩斯有著更強烈的欲~望,而俄勒岡問題,他則是被卷入了北方領土擴張者洶洶的大潮中。

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都不願意因為俄勒岡,再次上演181年英美戰爭的.0版本,隨著俄勒岡哈德遜灣公~司的貿易點盈利能力逐漸被擠~壓,美國數以千計的殖民者進入這一地區,英國人其實已經做好了失去這一地區的準備。更加重要的是,在皮爾內閣的主持下,英國正在進行著緊鑼密鼓的經濟政~策和商業政~策的改~革,對於一場會使人分心的戰爭,他們並不感興趣。英國人甚至將兩次對華戰爭的失敗,歸結於在搞經濟的同時作戰,十分影響作戰成果。

更加危~機的是,美國是英國的重要貿易夥伴,為英國的工廠主們,提~供從棉花到煙草的各種工業原料。這一時期,愛爾蘭發生了重大的饑~荒,本土缺少糧食的英國急需美國的麥為它解決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

不過,事情在走入灰暗之前,出現了轉機。數萬名中~國移民進入了哥倫比亞地區,同時他們在阿拉斯加、育空和夏洛特皇後群島都建立了較為穩固的移民城市。驚愕於中~國人超常地開發速度,英國人似乎找到了另一條解決之路。

《1844英中密約》的簽署,直接將美國推入了更不利的境地。

其實波爾克的身上同樣承受著重大的壓力,美國隻是一個新生國~家,根基不穩,南北分歧嚴重,軍力不振。而英國卻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世界,軍力之盛,難以抵擋。

一旦英國決心動武,也許短時間內對美國來,不足以撼動其存在,但是絕對會打得美國很疼。

但是,堅信著傑斐遜信條的波爾克,本來就是打算妥協的,他沒有奪取全俄勒岡的幻想,隻是想從英國的領土版圖上,剜一塊肉下來。

他猜得到,對於他的外交照會,英國人會拒絕,但是英國人送來的卻是他始料未及的一個照會。

英國人單方麵中止了美英共管俄勒岡協議,這塊土地的擁有者,哈德遜灣公~司並與中~國人在哥倫比亞地區,也就是美國人所的俄勒岡地區,建立一個新的國~家——東太平洋聯~邦。

無比諷刺,在美利堅合眾國的身側,另一個聯~邦悄然出現。

英國人把自己的責任推了個一幹二淨,這裏不是我們的地區了,我們隻在這裏享有特~權,我們的女王隻不過是這個國~家的二分之一個國~家元首,我們對於這個國~家與任何國~家的爭端都采取中立態度。

英國人無賴地表達這個事實的同時,他們還獲得了何沐平友情讚助的18萬噸糧食,以此解決混亂的愛爾蘭饑~荒。

1845年4月1日,愚人節。

像往常一樣,奧坎諾根的美國移民悠閑地在他們空曠的領地上,收拾著土地,整理者的村莊。

“大衛,我,你看我們什麼時候能夠一直到北麵的大森林呢,聽原木采伐這生意最近很掙錢。”一個胡子渣滿臉的白人男子抱著巨大的酒桶道。

“山姆,你不是做酒館生意麼?怎麼還想去北邊呢?那可是英國人的地方。”大衛是個普通的木匠,長得很憨厚。

“知道麼,夥計,我們的總統,就是剛上~任的那一位,據要在英國人手裏把這塊土地搶過來!”酒館老板山姆放下酒桶,低聲對大衛道。

“這可是機~密消息!”山姆詭秘地道,好像賣了什麼大~便宜給大衛。

大衛點了點,道:“聽北麵的木頭好像更好,如果我們能到北麵伐木,不定能夠賺一筆,希望我們的新總統能夠成功吧。”

山姆哈哈大笑。半晌,他想起什麼來,道:“奇怪,雖然這附近的毛皮生意不景氣了,但是往常英國佬也會到我們這裏買些補給,買些酒,最近他們都不來了,我的生意也差了些,不知他們都死到哪裏去了。”

大衛不喜歡跟他聊這些話題,隨口道:“也許在什麼地方發現金礦了吧。”

他話音剛落,立在山姆酒館門牆上的一把掃帚,突然滑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