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河西走廊寒風刺骨,萬物蕭瑟,一場大雪又使大地一片蒼茫,房屋、樹木、農田、戈壁混為一體,更透出幾分寒意。
而臨澤縣西北方的古寨村外的戈壁灘上卻是鐵流滾滾,機聲隆隆,一輛輛五九式坦克在六三式裝甲車的伴隨下,在遼闊的演習場上跨越了壕溝,衝上沙丘,涉過沙河,規避敵火射擊,掩護戰友衝鋒……
此時演習場邊緣一處高坡上站著幾名軍官,用望遠鏡俯瞰著整個演習場,一名上校不住點頭,對身旁的中校軍官高聲道:“陳,真想不到,你手下這群兔崽子真是幹啥像啥,這才半個多月,快趕上我的兵了。”
那名中校放下臉前的望遠鏡嘿嘿笑著:“都是一營長教得好,在一個這些兵,都是軍區各部隊抽出來的骨幹,文化高,抓得嚴,練得苦,淘汰率又高,規定時間完不成訓練計劃就得回原部隊,能不玩命嗎。”
“行,我算開眼了,有你們這幫牛人去阿裏,我們也就不急著過去了。”
又扭頭對旁邊的一名少校大聲道:“一營長,他們是要去阿裏執行戰備任務的,你要拿出全部本事嚴格要求,特別是複雜地形的駕駛技術和精確射擊能力,不許藏私,讓他們盡快成為合格的坦克兵。”
少校連忙立正喊道:“請團長放心,這群兵能吃苦、肯鑽研、膽大心細反應快,掌握兵器和技術動作都很快,平時還給我們傳授野外生存和捕俘擒拿,大家都很感激他們也很佩服他們,隻要他們肯學,沒有不教的。”
他撓撓頭又“隻是油料消耗太快,您得給特批一些。”
“行啊,明讓後勤部給你送來。”幾個人著走下了沙丘。
原來,上校是駐守臨澤的坦克十二師四十六團的高團長,而他身邊的中校是軍區特種大隊18團的參謀長陳海。
起來,陳海也是老臨澤,1998年他從江蘇徐州參軍來到當時駐紮在臨澤的摩步五十五旅,軍人世家的他身體素質好,性格沉穩,文化基礎紮實,腦子活泛,很快從新兵中脫穎而出。
半年後進入教導隊,又從教導隊推薦到西安陸軍學院,畢業時被分配到18團,由此開始了艱苦刺激的特種兵生涯。
二零零五年特種大隊代表中國特種兵參加了“愛爾納”國際偵察兵競賽,勇奪冠軍,他就是一號隊員。如今他帶領特戰一營來到這裏作戰前適應性訓練,也算是故地重遊。
半個月來,和訓練組對著地圖研究訓練方案,開著車考察臨澤地形,一邊學習坦克技術一邊練習特戰突擊,帶著特戰隊在各種陌生環境下行軍、紮營、狙擊、突進,甚至半夜摸進四十六團團部,把高團長氣的大罵警衛連是擺設。
幾個人著來到演習場集結地,剛才耀武揚威的坦克裝甲車已經開了回來,整齊的排在一邊,坦克前靜靜地站著四個方陣。
看到幾人走來,方陣前方的一名軍官揚聲喊道:“全體都有,稍息,立正——”,刀子一般銳利的眼睛掃過隊列,標準地一個向左轉,跑到高團長對麵五米處一個立正,抬手敬禮“報告首長,特戰一大隊正在進行坦克駕駛訓練,請首長點評。大隊長王傑。”
高團長抬手回禮,命令:“請稍息。”然後快步走到方陣前喊道:“同誌們!”整齊的立正並腿聲傳來。
敬了禮後高團長接著“看到你們的駕駛技術讓我這個老坦克很驚訝,也很欣慰,明你們都是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