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紛繁的事物中,1940年的春節就這麼過完了,九寨索然還沉浸在新春佳節的歡樂氣氛中,但是緊張的氣氛卻也逐漸的被百姓們感受到了。
首先是一直在北邊駐防的一營,被二營取代換防,一營回到了九寨進行休整訓練。如此就加強了北線的防禦。
而在林家村,二營的防區被三營接替,完成了對九寨外麵最近一個防禦圈的換防,同時也保證了東邊一線的安全。
至於劉敢的補充營,依舊守在了二道坡一線,跟東山的坑道工事一起守衛著九寨的南線安危。
不過不同的是,補充營並沒有把主力都放在二道坡,而是隻放了一個連在那邊,配合著各村的民兵進行防禦。
更多的主力,已經放在了井兒鎮那邊,守著向西的那條崎嶇蜿蜒的山間小路。
當然,讓百姓們覺得緊張的不僅僅是這種密集的換防。
而是胡一舟又給給村的民兵排加強了一下火力裝備,還從傷複老兵當中抽調了一批作為下派的幹部,給九寨外圍的每個村派去了一名軍代表,幫著各村的民兵排甚至民兵連指揮隊伍。
至於加強的裝備,是九寨已經淘汰大半的衝鋒槍跟一批10支的九寨步槍。衝鋒槍自然是給遊擊隊長們用的,好步槍也是給民兵當中的骨幹們用的。
胡一舟這麼做,一方麵是倉庫裏的裝備不能放在那裏生鏽,還是要用起來的。另一方麵就是九寨的民兵隊伍也在慢慢的擴大。
現在不僅僅是那些三十到五十的老爺們當民兵了,就連那些大姑娘小媳婦也在軍代表的組織下進行了初期的軍事訓練,成了各村的女民兵。甚至就連放羊的小娃子,也成了兒童團。
嗯,九寨現在真就是全民皆兵的樣子了。
民兵多了,其實還是有好處的,可千萬不要小瞧民兵們的戰鬥力。
時間一眨就到了2月的9日。這一天,在冀南跟衛(河)東地區,八路們集中了17個團,對石友三的39集團軍進行反擊,迅速的把39集團軍的主力包圍在了冀南威縣東南的下堡寺馬明堂一帶。
這個時候,鬼子糾結偽軍,組織了三千多人的隊伍去解救石友三。於是,石友三所部在被殲滅了2800多人之後被鬼子解救出去,逃到了清風,濮陽地區,跟另兩個漢奸勢力丁樹本,高樹勳靠攏,避免了被全殲。
這一仗,直接打到了2月18日,完成了對冀南頑固勢力的肅清,使得冀南成了堅固的抗日根據地。
雖然這一仗保安團沒有參與,但是胡一舟卻是完整的通過電台了解了每天的戰鬥過程。
甚至,九寨的手榴彈生產線都在全力的運轉,組織了各村的婦女跟壯勞力,以每天2萬個民品手榴彈的速度生產,然後把這些手榴彈通過南委泉那邊轉交給八路那邊給送到前線。
再之後,八路會把手中繳獲到的任何兵工廠能用到的物資給送到九寨來,然後把新的手榴彈拉走。
當然,這樣一來,九寨的黑火藥消耗甚巨,白色的澱粉炸藥以及廉價的愷字炸藥也是消耗的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