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太子未能迎駕回朝,悻悻而去。此時,妙樂天尊和國王從半空中下來,妙樂天尊教誨道:“你可用心修行,三年後若有成效,我再來。”國王唯唯聽命,晝夜勤苦坐煉,饑則食鬆,渴則飲水。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三年滿了。妙樂天尊有一天到來,問道:“弟子悟道什麼了?”王曰:“不知。”又問:“了解世上之事了嗎?”王又答:“不知。”又問:“知生死了嗎?”王又答:“不知。”又問:“知道有身體嗎?”王又答:“不知。”天尊見國王天地間之事,俱不知,明白其心死已經入道,微微笑道:“功成了。”王問道:“何得成功?”天尊說:“弟子莫知之心灰。”王說:“我還需要做什麼呢?”天尊說:“賜你五道祥雲,入中天拜見玉皇去吧。”國王聽完,叩頭拜謝。同天尊上天。先至三清閣參見三清,三清慶賀。第二天早朝,玉帝升殿,眾真君朝完,三清出班奏道:“臣有妙樂天尊,收了一弟子,乃西霞國王修行得道,來拜見我主。”玉帝聽完,宣見。國王拜見完畢,帝問眾仙:“應該封什麼官職呢?”眾仙奏道:“他是我主一魂化身,任主吩咐。”玉帝聞奏大驚,叫國王抬頭,一見國王美貌,心中大悅,即封國王金闕化身蕩魔天尊,造一九天遷軟府,掌管本天宮,管三十六員天將,賜黑龍袍一領,七星劍一把,七寶冠一頂,繡墩同坐,同入同行。國王謝恩。玉帝大設筵宴,慶賀喜事。
話說上帝和祖師第二天一起前往太陽宮,鄧化出來迎接上帝和祖師,上帝見沒有三十六員天將在此,問鄧化:“玉帝封你在此掌管三十六員天將,為何不見一將?”鄧化稟道:“之前是玉帝一魂化身掌管,因其意貪,墮去凡間,無人在此,故此天將俱下凡間去了。”祖師說:“既有此情,你當即日報告玉帝。”
第二天清早,玉帝升殿。祖師奏道:“承蒙我主派臣去太陽宮接管三十六員天將,因無主管,全部下凡去了,請求我主做主。”玉帝聽到上奏,問眾臣道:“祖師上奏的這些,應該怎麼解決?”眾臣回答:“太陽宮既是祖師掌管,天將下凡去了,自然應該派祖師去凡間收歸天曹,那是最好不過。”玉帝準奏,立刻派祖師去凡間收天將。祖師謝恩出朝,心下十分憂悶,因不知眾天將去向,不如去拜見我師妙樂天尊,問清緣故。想完,立刻去造訪兜率宮。妙樂天尊正在禪壇打坐,祖師向前打個和合。天尊說:“弟子到此為何?”祖師說:“不為他事而來,承蒙聖上封我去太陽宮掌管三十六員天將,弟子去時,一個天將都不在。回奏玉帝,帝問眾臣“眾臣奏帝命弟子親自把下凡的天將帶回來,弟子現在毫無頭緒,特意前來向師傅請教。”天尊說:“我如果不說,你肯定不知內情。你有四十二年災難未滿,所以有此事端。天將這次也收不得,更要投胎入凡,受盡苦難,才能入極樂世界。”祖師問道:“這次要去何處投胎!”天尊說:“我看如今淨洛國王無子,善勝皇後每天燒香求子。你可化一道金光,去投入皇後胎中,後日長成,修行功滿,那時方得入天曹享用。”祖師聽罷,隻得告別天尊,化一道金光,飄飄蕩蕩,飛入淨洛國來。
善勝皇後此時正在禦園燒夜香,忽然睡去。那一道金光投入皇後腹中。皇後即夢見吞一紅日入腹,身懷有孕。不知不覺已經十個月了,開皇二十五年三月初三日午時,淨洛國皇後生下太子,太子在後肋撞出,皇後氣絕。妙樂天尊念動咒語,吹仙氣入皇後左肋,皇後漸漸返魂。滿宮中盡是紫霧罩住,有九條龍吐沫,待太子沐浴完畢。一時間妙樂天尊帶龍騰空而去,宮中如舊。宮娥出奏國王。國王大喜,命抱出太子,見其眉目秀,骨格希奇。國王大悅,即替太子取名,叫作玄元太子。
春去秋來,光陰飛逝。自從祖師在淨洛國投胎,如今已經十四歲了。有一年,淨洛國元宵放燈,國王升殿,太子出來稟奏父王,要去看燈。父王說:“你是東宮太子,不可夜出觀燈。”太子說:“兒扮為平民,去就回。”國王準奏,並派指揮湯伯同太監四名,護送太子出朝,去街上看燈。太子出了朝門,但見:燦爛花燈高掛,笙簫管樂喧天唱。彩嬌娥勝天仙,飲樂壺漿歡慶。
太子同湯伯轉過南街,見幾個醉鬼東倒西歪,不省人事。太子又轉過北街,又見幾個在花街上孟姐家作樂,二人爭風,打了起來。太子又轉過東街,又見一人在街上偷人銀袋,被人棍棒相加,被打的叫天叫地。太子看完,猛然大聲歎道:“如果不能接觸酒色財氣四事,則我也就沒有必要做太子了。”天上鬥母元君,因元霄下凡,變作一道士,以探人心,遇見太子出此言,向前作揖問道:“貧道方才聽見客官說,要戒除酒色財氣四事,你莫非想求得此方?貧道有。”太子說:“你怎麼戒除?”道人說:“貧道離開父母,告別妻子,隨緣度日,是不是脫得?”還沒有說完,旁邊指揮湯伯見道士出此言戲弄太子,咬牙想斬殺道士。道士一見,駕祥雲騰空半天,現出本身說:“道本無根,要人自尋;若戀富貴,恐昧真靈。我不是別人,正式鬥母元君。”太子一見,望空跪拜:“弟子情願棄江山出家。”那道士說:“吾離開了,君不進來,天宮無位。”太子大驚,同湯伯回朝。第二天清晨,國王升殿,太子出朝,稟奏遇到道人的事情,想去修行。國王說哦:“如今天下妖邪眾多,哪有天仙來凡度人?兒不可執迷,江山和榮華富貴不要了嗎?決不準奏。”太子又奏:“神仙之說,自古就有,修行之事,自古流傳,安可不信真言,而昧正道。如果他日錯過,該怎麼補救呢。請求父王賜臣離宮出家,假如他日成功,那麼九族就可以超升了。”國王見太子執意要出家修行,心中大怒,立刻派校尉鄭才,將太子囚去冷宮受苦,等他回心轉意,然後再放出。鄭才將太子囚去冷宮,王退朝。太子入到冷宮,歎道:“若無陰陽,豈有晝夜?若無天堂,豈有地獄?前夜見者若邪,則無勸我修行之心,必有思意。前者道士又說他是鬥母元君,若是元君點我修行,見我被囚,必來救我。不如燒起好香禱告,請元君到此,指引我修行之路,有何不可?”想完,即點動好香,當天祈祝。告詞還沒說完,元君在雲頭說道:“太子,你如今被父囚禁在此,我想你也難以脫身。不如從父之命,放棄修行,早作脫身之計。”太子說:“弟子自從幸遇師父,心無改變,雖死不從父命,假若父將我苦禁於此,最多是死。”元君說:“你如果真心出家,此處並不是修行之所。”太子問道:“既然不是修行之所,怎麼才能逃脫到其他地方修道呢?”元君說:“你如果肯去,離城有八十五裏,有一山名武當山,那裏可以修行。”太子說:“怎麼才能到達?”元君說:“你可閉著兩眼,同我離開。”太子閉了兩眼,元君駕一朵祥雲,將太子抱在懷中,離了冷宮,直到武當山。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