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總會出現一些驚人的相似性,不論是否處於一個曆史背景下。有些舊事依然會從新衍生,並誕生出一個符合新曆史規則的結局。但是其實這些結局本身的大方向是沒有差異的。
“什麼都是我買的,你說說結婚這麼多年,你有什麼!什麼都是給別人了!”
又吵架了,對於一個90年代初的家庭來說,這種吵架似乎很正常。但是曆史的進步,男女之間的爭端似乎沒有太多的進步。依然是財、米、油、鹽。
五毛錢就能夠買到一碗肉末粉的時代中,看起來似乎很不錯。可是這些所謂的不錯中又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比如拿著現在的工資,回到90年代消費之類的。蔣征是這個家中的第四代,當然是家庭中現有的族譜上的第四代。至於之前的,族譜中沒有記載。
甚至後輩中沒有人知道因為什麼。蔣征還小,躺在床上,小眼睛提溜的看著,幾個月的小孩子正是好奇的時候。父母在那邊因為錢的事情在指手畫腳,蔣征卻笑嗬嗬的,覺得似乎很有意思。
爭吵之中,蔣征睡著了。醒來的時候已經到了陌生的環境中。四周有些灰暗的味道。不再是那個光明的屋子,四周沒有媽媽的身影。
屋子是一個單間的大屋子,分上下兩層。上層是一竹子鋪成的樓板,樓板下又用一些木板鋪上當作了下層單間的屋頂。樓板上是一層玉米核,也就是玉米棒子,去掉玉米粒剩下的那部分。在往上就是搭建屋子的主梁以及一些橫梁了。這是一個大的瓦麵房子,在貴州農村是常見的結構。漢族和苗族都會用這樣的結構搭建屋子。
若是從山頂往下看,一溜溜的都是青色帶黑的瓦片,以及一些過胸的院牆。別有一種古老的韻味。蔣家的小屋在村落中並不算大,院子外就是一片幾分的菜地。按照平方米計算也就在500平方不到的菜園子,園子的旁邊有兩個孤墳,一個在左側一個狹小的竹林中,另一個則是在屋子左上方豬圈後麵的李子(一種小而圓的水果,皮青色。熟了之後比較口感生脆)樹下方。
“你一天是到處去找腳跡窩!家裏麵什麼你都不管,你以為你一個月拿點退休工資回來,你就可以享福了是吧!什麼東西不是老娘一手一腳慢慢攢起來的。”一個老婦的聲音在屋外說著。
沒有人回話,但是腳步聲卻進了屋子。
“醒了安!你爹你媽哪去了?”一個聲音在蔣征耳邊響起。小家夥提溜著眼珠子看了看。一個帶著短白胡子的臉龐就映入了眼簾。
貌似他也知道這個人,伸著小手咯噔咯噔的叫著,還踢著腿。看著小家夥不認生,老人也是很高興,把將征抱了起來。
“兒咯,醒了也不鬧,一個人就在那玩。”額頭抵著小腦袋晃了晃,聽見愉快的笑聲才滿意的抱著蔣征出來。
“我說你這個老狗,一進來就躲在屋子裏去了。”老婦人有些不滿意。“拿來,你會帶什麼孩子。”說著就伸手要抱走。老人也無奈,就遞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