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旗考入了鎮上的中學,自此成為一名混子黨。中學位於鎮子西北角的一片荒地上,可謂人跡罕至,狗不拉屎。開學那天,父親套上馬車,載著他悠然漫行。此時,正值九月的初秋。金色的玉米剛剛完成收割,蔚藍的天空晶瑩碧徹,然而孟紅旗的心情卻失落到了穀底。。
他不愛讀書,也不想離家。雖然村子距離學校隻有十裏路,可依然遠的如天邊的雲彩,讓他沒有了歸屬。作為家裏的長子,父母傾盡心血讓供他讀書。囤積的小麥,院中的蔬菜,還有那老母雞下的蛋。這些看似平常的東西,無不浸透著父母的勞苦與愛。在生活艱難的日子裏,它們被拿到街上換做票子,隻為將來的兒子可以有點出息。而對於孟紅旗來說:他的情感則是複雜而又豐富的。他喜歡沉浸在無限的遐想中,他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冬天的雪花,夏天的雨水,秋天的落葉,乃至春天的麥田都能勾起他內心的情感。每當現實的世界與內心的想法發出衝突,這個還是少年的孩子便會憂鬱而痛苦起來。比如現在的他已經習慣了村子的生活,也沉湎在暑假的自由。突然的離家讀書,讓他一時無法接受。
漸漸的,那學校近了。孟紅旗望著風中的五星紅旗,眼眸中閃動著他特有的呆滯,他在思考,也在猶豫。思考或許是每個人應有的天性,而猶豫則是思考所帶來的副作用。他對新的環境充斥著恐懼和不安,就像從前的新娘和新郎,當愛情突然的以真實的形式擺放在眼前的時候:洞房花燭夜的春宵一刻值千金或許又如孟紅旗此般的度日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