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寫的是什麼,總歸先要有一個引子吧。我也是,再想清新脫俗,氣質逼人,也得落個俗套,給作品來一個梗概。
大體的原因應該是筆力不行,長篇寫起來容易著急,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構思恨不得全展現出來。說白一點,就是水分不夠,太幹巴,倒像是論文了。看官讀起來不免枯燥。而且寫長篇需要鋪墊背景,脫離現實的話構思龐大,費唇舌的很。水庫
這是一個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故事,你問我真實到什麼程度?真實到可以具體到具體姓名,不過出於隱私問題,我這裏會用代名。
本期故事的主人公小陳就職於本市一家國有企業。待遇還行,工作量也不算大,所以本身就會很容易培養一些興趣,擁有一些愛好。騎車,徒步,登山,露營,遊泳等等。平時不抽煙,不喝酒,就喜好淺戶外。有人會問了,什麼是淺戶外?這裏我得解釋一下。這個詞呢,是我胡編的。大體來說就是戶外運動,但又不是很精深的那一種,也就是不脫離人煙為原則的戶外運動。
說起來,小陳最喜歡的是遊泳。作為一個八零後,遊泳對於小陳來說無異於是初始技能之一了,僅次於吃喝拉撒之後。至少小陳是這麼認為的。生在農村的八零後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曆,一群小夥伴,吃過午飯,趁家裏大人睡著以後偷溜出來。集結了一大群差不多大的同村小夥伴,跑向田間地頭,偷瓜摸棗,釣龍蝦,遊泳。
小陳也是,尤其最愛遊泳。往往是一個暑假過去,就能擁有一套新皮膚。黑的發亮。
也不是沒有遇到過危險,有一次在一口大池塘裏遊泳的時候,一個潛泳下去,結果被水草纏住了腳,使勁向上遊,想要掙脫。可是平日裏看起來一捏就斷的水草在此時卻變得極為堅韌。眼看就要氣絕領盒飯了。好在池塘裏還有其他大人,發現這一處水麵一直冒泡,人還少了一個,發覺了不對。在小陳就快要放棄的一瞬間將其救起。小陳是被背回家的,救起小陳的同村男子自然是受到了陳母的千恩萬謝。而小陳則是在救人者走後被關門打陳了。
自那以後,陳母不再允許小陳去池塘遊泳,小陳也確實消停了一個夏天。對,一個夏天。第二年暑假,陳母回娘家照顧生病的外公,小陳就沒人約束了。陳母離家之前將小陳送到姑媽家裏,並且再三叮囑不要去池塘玩水。小陳也很乖巧,起初幾天確實沒有再去池塘遊泳。可是小孩子總是健忘的,對於快樂的渴望會使他們很快忘卻之前的教訓,在同齡人的唆使下,小陳很快又投入了換皮膚的行列中,等陳母來接小陳的時候,疲憊的身體已經提不起責罵小陳的力氣了。小陳在那一刹那覺得有些後悔,也僅僅是那一刹那而已。隨後陳母便不再管束小陳外出玩耍,似乎是失望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成年,工作,成婚。小陳已經為人父了。
小陳覺得母親不管自己是對的,自己現在工作好,生活好,興趣愛好也很健康。還好母親當時開明。至少小陳自己是這麼想的。
言歸正傳,說小陳愛遊泳,到底怎麼個愛法?簡單舉例。小陳每天上班都會刻意繞路,前往一口水庫去遊個泳,再去上班。水庫大家都知道,但我也要解釋一下。六十年代開始,全國各地響應號召,開始興修水利。水庫作為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在當時是全民動員的。當時挖水庫挖出來的泥土都是靠人力一擔一擔挑上來的,所有勞動力都參與到了這項工作當中。水庫經過專業水利部門選址之後,開始挖掘。一般會選擇一處山穀,在山穀開口處築起堤壩,用於泄洪以及灌溉出水,在後期自來水廠也從堤壩處接水。選址山穀可以節省很多人力,不過同時很多位於山穀內的村莊就要因此轉移,寺廟則要從此沉入水底。小陳經常去遊泳的這處水庫下麵就有一處寺廟。這個事情小陳也知道,小時候不可能有機會到水庫遊泳,現在作為一個成年人了,遊水的規模自然要隨之提升。同時還有對水庫下麵寺廟的好奇心,於是在好奇心作用下,小陳的潛水技術也日益精進。
小陳每天早晨上班如果不急,都回來這處水庫遊一遊,一個猛子紮下去,小陳可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暢快,渴望探索位於水庫底部的寺廟的想法一直沒有斷過。不過由於沒有專業設備,小陳從來沒有見到過水底下的寺廟,也沒有潛過那麼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