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於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華山是中華民族的聖山。
華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東、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聳立,“勢飛向雲外,影倒黃河裏”,有“天外三峰”之稱。提到險,“自古華山一條路”。其淩空架設的“長空棧道”,懸岩鐫刻的“全真岩”,三麵臨空,上凸下凹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懸岩上開鑿的千尺童、百尺峽、老君犁溝、擦耳崖、蒼龍嶺等處都奇險異常。山中道路僅有南北一線,約公裏,逶迤曲折,艱險崎嶇,不少地方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登上華山極頂,天已轉晴。放目四望,但見千峰逶迤,匍匐腳下;天地空闊,八方一色;真正是山舞銀蛇,原馳臘像。整個世界顯得那麼潔淨,一點汙穢都不存在,此時,即使是最複雜的人恐怕也頃刻失去了雜念。站在絕頂之上,腦袋瞬間一片空濛,大有飄飄欲仙展翅淩雲飛騰之感。淡定片刻,一股豪氣由腳底直貫頭頂,頓時生出了“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邁!
此時的山頂有著不少的遊客,其中就有一個青年,此人獨自一人來到了山頂,站在山頂的懸崖邊,看著山頂的美麗風光,不由的癡了,就在他感慨華山山頂的風景之時,一聲驚呼把他從思緒中驚醒。
“樂樂,快回來,危險。”一個有些急促的聲音從白亦凡的身後響起,在白亦凡轉身的時刻,一個小身影從自己的身邊飛馳而過,口中還蕩漾著一陣陣孩童的笑聲。
隻見一個身穿牛仔背帶褲的小男孩,帶著歡樂的笑聲,越過了白亦凡的身邊,手中還拿著一個小玩具,後麵一個長發的婦人在緊緊的追趕,就在小男孩跑過白亦凡的身邊,意外發生了。
小男孩在奔跑的過程中,並沒有注意到腳下的一塊小石子,小男孩直接就踩在了小石子上麵,小男孩被小石子一滑,身子不由的向一側摔倒而去,小男孩在摔倒後,整個人由於慣性,直接滾動起來。
小男孩的滾動方向正是懸崖的方向,而懸崖上隻是有著兩道鐵索橋,下麵是一個空檔,根本就沒有阻礙,眼見小男孩就要滾落下山,周圍的人群都不敢去看,後麵追趕的婦人也急的往這邊趕。
白亦凡見到此景,顧不得在欣賞山頂的美景,一個箭步追上了小男孩,他的速度很快,隻感覺一道白影閃過,已經來到了小男孩的身後,眼見小男孩馬上就要滾出山頂平台,他直接用力一撲,拉住了小男孩的衣服,用力把小男孩拉了回來。
不過就在此時,白亦凡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他在前撲的時候,自己也已經是倒地狀態,而自己的前撲是有慣性的,而自己雖然抓住了小男孩,可是兩人由於慣性,並沒有馬上止住身形,兩人還是往山崖外劃去,白亦凡知道現在如果不作為的話,兩人一定會一起摔落山崖。
就在這個千鈞一發之際,白亦凡運起全身的力量,把小男孩甩回平台,可是他自己由於甩動男孩的動作,使得男孩的反作用,自己以更快的速度飛離了平台,直向平台外的雲霧中落去。
平台上頓時響起了一陣驚呼,而小男孩則是愣愣的摔在了平台上,被隨後趕到的婦人緊緊的抱起來,婦人想到救人的白亦凡,很快就抱著小男孩,往懸崖邊跑去。
平台上的情況,已經不是白亦凡能知道的,他此時已經落進了懸崖的雲霧中,耳邊響起了呼呼的風聲,白亦凡知道自己已經跌落山崖,頓時暗暗叫苦,心中想到,我命休矣。
白亦凡,一個典型的宅男,從小就是一個孤兒,在孤兒院長大,除了出生時,脖子上戴著的一條劍型吊墜,身上沒有一個可以證明身份的東西,被孤兒院的院長撫養長大,隨了院長的姓,取名白亦凡。
在白亦凡5歲的時候,不小心摔倒,鮮血染紅了那條劍型吊墜,吊墜吸收了他的鮮血,激活了吊墜,他才知道吊墜的來曆,這個吊墜並不是吊墜,乃是一把靈劍,名叫天問。
天問劍自帶功法,《天問訣》,乃是一套劍修功法,分為三篇,一篇練氣篇,一篇煉神篇,練氣到最高境界,可以達到傳說中的先天境界,煉神到最高,可以凝結成元神,先天境界配合元神,就可以達成以武入道的最高境界。
由於現代社會,靈氣匱乏,白亦凡並不能練氣,隻能修煉其中的煉神篇,而白亦凡本來就是清靜無為的性格,正好符合道家的心境,使得煉神無比順利,在前不久就已經凝結成了元神。
孤兒院院長乃是隱藏民間的中醫國手,白亦凡修煉煉神篇,心智非凡,從小就教白亦凡醫術,白亦凡在20歲的時候,就已經超越了院長,大學畢業後,找了一家醫院,開始了他上班下班的宅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