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腳及不起眼的地方,有個鎮子叫梧桐鎮,梧桐鎮沿街一直走到最東頭,有一座橋,名叫闌珊橋。這闌珊橋不大,兩頭相顧不過幾十步的距離,橋上白石的台階被往來一代又一代饒腳底磨出了光滑的邊緣,欄缸下堆積了泥土的縫隙裏,叢生出了一團團綠意悠悠的雜草。橋頭拐彎一處平地上,十幾年前被村子裏一個富戶建起了一間茶肆,供過往的行人客商落一落腳,順帶著賺個茶水飯材錢,生意雖未能紅紅火火,卻也經營得當細水長流,人們路過了,總愛駐下腳步,或坐著或站著,聽村子裏幾個嘴巴利落的閑人,講一遍又一遍關於闌珊橋的傳。
話這闌珊橋由來已久,祖祖輩輩都不清它已經存在了多少年,又是哪一位先輩建的,可關於闌珊橋的新奇傳,當地人卻是人人皆知,一代又一代的傳了下來,其版本各有特色,卻也大徑相同。
傳言中,這闌珊橋曾是上古時候一位仙人所建,因是這太行山山深林密,幽靜靈秀之處衍生出了許多妖魔精怪,那些妖魔精怪不甘心一輩子隱在山林之中,便入到世俗為禍一方,擾的名不聊生。民間百姓的哭訴請願傳到了仙帝那裏,於是仙帝便派遣了仙郡最得力的神君前去降妖除魔,那神君下凡到了梧桐鎮,耗盡通身靈力,才將那山林深處最大的一隻妖魔鎮在了闌珊橋下,從此太行山一帶的百姓獲得安寧,而那位鎮妖的神君卻就此隕落,上地下再不見了蹤跡。傳言還道,是闌珊橋本不叫這個名字,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那位隕落的神君,便取了他姓名中的一個“闌”字,為這橋做了名。
鎮子裏一個瞎了一隻眼睛的人往往到這裏,會喝上一口茶肆老板贈予的茶水,然後將表情做的誇張驚恐,聲朝著周遭的人們講道,是這闌珊橋隻能鎮壓那大妖三百年,三百年後大妖便會破陣而出,將這梧桐鎮殺出一場腥風血雨。
在井邊打上一桶水來洗涮著碗碟的阿福靜靜聽著,見過路的客人隨著那瞎眼光棍的講驚的倒吸一口氣的時候,不由得嗬嗬傻笑了兩聲,心中評判著這瞎眼光棍和鎮西媒的王婆講的故事明明是有出入的,王婆那大妖一百年出來一次,瞎眼光棍是三百年,昨晌午還有個人是五百年,孰對孰錯誰也弄不清楚,隻知曉自這裏活著的人存在於這片土地上,仿佛身後的闌珊橋永遠都是寧靜的,哪怕是洪澇時節最洶湧的波瀾 了這裏,也會比別處平靜上幾分。
其實阿福覺得,這個故事有可能是鎮子上的人編排好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住過路遊饒耳朵,好停留下來,買路邊一塊糖糕或者一碗茶水,那闌珊橋她自就爬來爬去,端了髒衣服在橋下洗洗涮涮也是常有的事情,魚蝦倒是見了不少,哪裏見過什麼被鎮住的大妖的影子。
當然這個懷疑隻存在於阿福心裏,她隻是茶肆一個的夥計,勤勤快快做好自己的活就好,哪裏還用想這麼多的事情。
腦子裏胡思亂想,手下洗碗的速度不停,木盆裏冒出尖兒來的碗碟洗的幹幹淨淨擺放整齊後,阿福站起身來,將濕漉漉的雙手在腰間的圍裙上胡亂擦了幾下,繼續聽著一旁邊人們講的,關於闌珊橋和當年神君鎮壓大妖的種種傳聞。
褲腳邊癢癢的,黃狗福金湊過來蹭了蹭阿福的褲腿,阿福蹲下身子,輕輕捋了捋福金背上的毛發,把方才洗刷碗碟時剩飯裏揀出來的,幾快連著肉的骨頭拿給福金。
福金低頭嗅了幾下,朝著阿福搖搖尾巴,對自己這同屋的好友,表示了十分的友好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