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古今,人間修士不乏有大天賦毅力者,修行路上一日千裏或持之以恒厚積薄發、望天道酬勤,結果卻往往不遂人願,數萬修士最終得道成仙的不過寥寥幾人,甚至幾人也無。是以天資過人、福緣深厚、勤能補拙等等始終缺了點仙緣仙機,難逃世俗羈絆不能一心向道,成仙路上漸行漸遠,在油盡燈枯壽元將盡時隻剩遺憾。仙一字,愈發縹緲,無數人深陷囹圄不得解脫,好在人間一處名為爬爬村的小山村裏,一個嬰兒出生了。
他叫李止。
父母是村子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戶,祖上十幾代也不曾積過厚德,光看兩人麵相難以相信這個帶著上天眷顧的孩子會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但偏偏,這樣一個出生不哭不鬧,眉目靈秀不似尋常懷胎十月而出的醜兒的他,就是老李家的種。
三歲識字,六歲作詩,九歲通讀學塾藏書,十歲巧遇有名修士途經爬爬村,隻一眼老修士便斷定眼前孩子豈是村落可居,這個生來就與眾不同的孩子注定著命裏的不凡。果不其然,十五歲時,李止走出了大山,那時,他已是翩翩少年郎,眉心那點紅十分豔目,村裏百來戶人家都疼極了這個水靈俊秀的少年,甚至比少年那有些榆木疙瘩的老實雙親有過之無不及,隻可惜不是出在自家,鎮上小學塾裏的教書先生也有斷言,此子日後必有大造化,李家當興。
李止走時,背有幹麵水袋,不取一文,哪怕在自己出生後家中境況已有不小改善,李老頭蹲在一旁不說話,母親攙扶院門,眼中含淚,欲言又止,最後嚅動嘴唇,一言未發,隻寬了寬少年的衣,目送少年遠去,少年便這樣走了,帶著全村人的殷望。
仙人就是仙人,修行的路一番風順,雖有“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的俗語,但終歸在這等大事上,領路人即使會有藏私之心也要為弟子答疑解惑,如遇不得領的瓶頸還需那路上前輩為其指點一二,可李止似乎從未有過這些瑣碎問題,最多也隻是每每從坐忘中醒來,沒油然有些思念家鄉的月光。
李止於大靈山修行,那裏靈氣充沛,終年如春。十五歲出山,十七歲博覽術法武學,讓昔日師傅覺得再也沒什麼可以教,既覺羞愧又有幾分自豪,天底下這麼好一個苗子就被自己碰見了,日後這弟子大道成就如何如何,總歸要稱自己一聲師傅。想著想著,十八歲時,少年已能借書中術法引天地靈力為己用,是那無數散修口中的天之驕子,當下修為,放在人間也算修道有成,在這大靈山上也是不少人的前輩。後來,成年之日,即結丹之時,“結成金丹客,方為我輩人”一語廣為流頌,說是隻有結了金丹才算修行登堂入室,可曆來結成金丹的修士哪個不是花甲,古稀之年,以年月之長砥礪出這份大道前程,哪怕是那些天賦異稟之人也從未有過成年之時便結金丹之舉,至多至多也隻在而立之年,摸到金丹門檻,哪有這般誇張天資,讓人忌妒都忌妒不起來。就在人感歎著修行路漫漫時,李止突然宣布自己要下山了,而這下山就意味著李止已生元嬰,生了元嬰方才有那成仙之大可能,結金丹再生元嬰李止是一氣嗬成,似乎並無二境區分,金丹客要花數十年甚至幾十年去摸索的契機,李止,僅用了三個月不到。
下山,觀道。
花雲神陸千年、萬年山下祥和,多那小橋流水人家的寧靜,山水秀美,鳥蟲自樂,日出而作,日落見家中縷縷炊煙而歸,山上修士不問凡間事,不知年月日,多是百歲不算高齡,居靈氣濃鬱充沛之地,一閉關便是好幾年,隻心存成仙一念,少有那凡夫俗子的七情六欲。修行一途從無境界一說,修行在個人,天地靈氣能為己用便是入了門,是為通玄,漸入佳境後生洞府儲納靈氣,此後結金丹登堂入室,將人身精氣神三寶煉成一團,後生元嬰脫離凡胎而明肉體元神之係,方知人身洞天小福地魂魄寄居其中的玄妙處。至於下山觀道,便是萬年不變的成仙必經之煉,以天地萬物觀道悟道而生我道,成就琉璃金身,是為得道,離那成仙隻有一步之遙,隻可惜哪怕是一萬年,修士得道成仙也實屬罕見,能到觀道一步極其不易,壽元綿長,已是這方天地一尊大能,或者說修行路算走到了頭。可李止的出現給了太多人驚喜與不可思議,那存在於傳說中的仙好像與他們隻有咫尺之遙,過往雖不缺大道眷顧的天才,可終究未有一人如這般,仿佛天上仙來人間走一遭。
李止下山,去了許多地方,十五年的山村生活看似平淡,卻也枯燥,但並不倦,修行中人早早斬斷紅塵彰顯大道無情,脫離俗世心無旁騖以示真真正正的我輩修行中人。可李止就是讓人看不通透,在爬爬村時李止會不顧父母勸阻幫忙農活,才了蠶桑又插田,似乎還有樂在其中的意味,後在大靈山,短短五年成就高深道行,舉止間仙氣十足,卻也不與人端腔作態,平易近人讓人覺著親近,可親近之中,讓人又自然而然生出幾分距離感。
李止下山時,早已名聲遠揚,花雲神陸早聽聞蘇州大靈山出了個修行種子,卻不得見仙人之姿,隻是李止能在山上食靈氣充其腹,飲朝露而解渴,卻也素愛人間煙火味,下山便在附近集鎮點了份火鍋,涮著新鮮毛肚津津有味,後因囊中羞澀而在店裏洗了幾天碗,當了幾天店夥計,誰都沒想到這麼一個翩翩公子會付不起一頓火鍋錢。最後出了小店的李止迎著晚風,看天邊紅霞,心曠神怡,好像,就有了道。
花雲神陸七大州,山上山下兩人間。李止於蘇州大靈山而出,去了那有名的千尺飛瀑之地廬煙山,在那紫煙騰騰,水霧蒙蒙中躍進飛瀑再不見蹤影,千尺飛瀑雖非真正千尺,水勢卻是真正湍急,有那千波萬浪,大海倒懸般驚人氣勢,尋常人隻敢遠觀,修行中人也不知到底能不能在這飛瀑下得以存活,畢竟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都需有一份敬畏心,隻是李止這一跳,驚得四周人目瞪口呆,飛浪濺在石崖上的彩虹,還挺好看。
千尺飛瀑一日未絕,李止也就這麼消失了數月。
十三月後,李止出現在了蘇州邊境龍延河,一葉小舟,一襲白衣,河水幽幽,水波漣漪,明月將起天邊,星星可稀罕,兩岸重山隻剩孤影,偶聞歸家鳥鳴,晚風帶起衣擺,真一幅天然畫卷。
蘇州月,蘇州風,蘇河送走蘇州人。
毗鄰蘇州的洛神州是花雲神陸的最大州,山上修士藏龍臥虎,山下別有風光,李止抵達洛神州時,行蹤早已不是大秘密,不少當地修士在那登岸處等候數日,隻望一見那鄰州傳開了的有望得道成仙的天才人物,沾染幾分仙氣,可等來的是一葉殘舟,和一個病怏怏臉色蒼白的青年,眉心一點嫣紅。彼時山上修行各修各道,多互助少爭端,見這天才人物這般境遇,先是一愣,緊接著爭先恐後擁來,如山下人見著了天下第一美人,為給美人留下一點印象,卻是少年生了病沾了些風寒,天冷歸冷,修行中人怎也被天寒傷了身子。
洛神州山上修士修行於火凰山,引鹿原,靈芝潭三大靈地。火凰山有一神地,是上古時期神獸鳳凰涅磐一飛衝天的飛岩口,那裏溫度極高,岩土滾燙,岩漿噴發時火浪瘋狂,莫說山下人便是修行中人也是避之不及。隻是尋常時候經過飛岩口的滾滾熱浪蒸煉,靈氣也更加純粹,倒引得無數修士火中取栗,無懼那化為灰燼的可能在此修行。李止被當地修士帶到了火凰山,眾人雖有各自修行見解,卻不知這俗世病痛該如何是好,隻聽少年喊冷,身子又燙得要命,這蘇州甚至天下的中流砥柱絕不能在他們這出了岔子,最後一位已是悟道中的修行大能做了決定,為李止寬衣後放置在飛岩口數裏之外,以烈火攻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