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1 / 2)

大野澤水波粼粼,廣袤無邊。霧氣靄靄中,遠處巍峨壯闊的泰山若隱若現,一片空蒙;澤岸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牛羊如雲。

孝義裏劉繼大宅三層閣樓上,劉玘眺望眼前美景,心中暗歎:此澤為上古九澤之一,今日得見,果然氣勢磅礴,風光獨好,此生若能長居簇,泛舟野釣,也算沒白重生一回。

隨後他又長歎一聲,哎!好日子恐沒幾年了,史上的有名黃巾起義很快將來臨,到時必將赤地千裏,百姓十難存一,自己也前途凶險。

前世的劉玘出身高知之家,父母均為大學教授,父親學工,母親學文。

父母對他抱有很高希望,自幼教育極其嚴格,三歲起便在頂級國學館苦讀,直到高中畢業,古代經典、琴棋書畫均有不俗造詣,年少就獲獎無數。

同時,由於受到父親學工的影響,加上他資卓越,所以在理工方麵也廣有涉獵。

後來十七歲便考上國內一所知名大學,本科學工,碩士開始學文,一直讀到博士即將畢業,不曾想一次意外事故讓他來到東漢。

如今是東漢熹平六年(177年)八月,皇帝為劉宏,也即是後來的漢靈帝。

簇名東平國壽張縣仁德鄉牛頭聚,劉玘居於孝義裏,聚相當於後來的村或莊,亦或是某鄉。

牛頭聚有五個裏,四百餘戶,在本地算一中等聚,此聚還修有三丈多高的城牆,百姓大多長居城中,務農之時才出城。

自己附身的這劉玘,還有半月就到虛歲十八,幾日前不慎著寒,一直昏睡不起,今朝醒來,身體卻被二十一世紀來的大才子劉玘占據。

他是東平王劉蒼之後,若論輩分,則與皇帝劉宏一般,是劉宏族弟。

其曾祖父是首代東平王劉蒼庶子,得封亭侯,當過千石縣令。祖父也是庶子,未得爵,隻做過三百石縣丞。

其父劉清在家中排行第二,當過鬥食吏,九年前病故;其母不久也隨父而去。劉玘與當時僅一歲的妹妹阿奴被伯父劉繼收養,至今已近九載。

伯父劉繼虛歲四十八,在附近須昌縣任“官有秩”,百石吏,頗有勢力。他並不常回家,平日隻將“五日一沐”之假存著,一二月才回聚一次,農忙時節稍勤。

伯父原配所生二子均已及冠,托了皇帝劉宏賣官鬻爵的“好政策”,他獻錢四百餘萬給二人各買得二百石“郎”,目前那二子全家均在京城雒陽(洛陽)。

不過原伯母早已去世,繼伯母張氏二十一歲,育有一男一女,分別為四歲、兩歲。

雖然伯父對劉玘兄妹二人視若己出,疼愛有加,但繼伯母張氏可大不同,從進家門那日起,她就對劉玘兄妹頗為冷淡。

若劉繼在家,她倒一臉友善,表現出與二人相處融洽,若劉繼一旦回城,她則立刻露出本相,對二人刻薄非常,不但經常單獨給二人劣等餐食,視同下人,而且二人稍一出錯,輕則出言辱罵,重則家法伺候,凡此種種,讓劉玘兄妹很是鬱悶。

盡管伯父有所察覺,但是張氏狡詐,多以“此子頑劣、不好讀書”、“桀驁不馴、違逆無禮”等等言語輕易就搪塞過去。

伯父不常在家,自然難辨真假,加上劉玘讀書成績卻也稀鬆平常,久之,伯父對他也不抱什麼希望,隻想著給他尋一門親,將來讓他當縣鄉佐史之類末等少吏,也算對得起故去的親弟了。(PS:一百石及以下吏為少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