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南起道:“這件事情,我再斟酌!”
於縣令皺眉,不過他也沒硬勸,隻是後來總是在敲邊鼓。
豐南起不動聲色,吃完酒就離開了。
第二天,他早早就離開開平縣,具體去哪裏,誰也不知道了。
所以下午,知道豐南起不見了的消息,於縣令還親自去問。
臨江樓內,於縣令白吃了一頓飯,帶著得到的,沒人知道豐南起去向的消息,心裏七上八下的,又回了縣衙。
而寬敞的官道上,迎著初冬的冷風,豐南起帶著自己人,策馬往西去。
他並不如同,於縣令希望的那樣,跑到京城去找靠山告狀!
其實他在最初的時候,就覺得自己被刺殺,很有可能並不是,出自沈家手筆。
因為沈家在這個時候,境況其實與他一樣,本身不大可能,如此大張旗鼓地繼續鬧事。
因為皇帝好不容易,放過他們兩邊,他們還上趕著,自己把事情再次鬧到京城,甚至皇帝麵前去,那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嘛。
而還有一個就是,那些殺手狀態不對。
不是說他們不像殺手,而是他們的規模,力度,還有拚死的狀態,都不像是,下定決心,決一死戰的沈家,派出來的量級。
特別是那幾個高手,還帶逃跑的,完全沒有被捉住時,自己吞毒自殺的狠勁。
包括他發現的紙條,落款根本就是意圖證明,是沈家在執行刺殺任務。
畢竟他也知道,沈姓其實主要源出於嬴姓、姒姓、姬姓和羋姓.。
所以人家用“姬”字,主要就是暗示這是沈家所為。
豐南起是生意人,但是更加是大風大浪裏過來的人。
他的直覺,比尋常人敏銳得多。
所以這種弄巧成拙的作為,反而能引起他的懷疑。
他其實通過回開平縣,這段時間的經曆,一直到於縣令,勸自己上京告狀,就已經明白了,內裏的情況。
那就是在這其中,應該有一個幕後之人,想挑起他和沈家,再次鬧出動靜,以達到期盼他們,兩敗俱傷的目的。
當然人家是不會對他或者沈家,過於看重的,而應該是劍指太子和三皇子。
盡管他還沒有暴露,加入三皇子黨的意圖,但是三皇子在大殿之上替他出頭,有目共睹!
人家自然而然的,會把他看成三皇子一係。
所以今日他才決定,自己趕緊離開開平縣,避走西麵,再尋求後麵的出路。
至於到底是誰,在其中挑起事端,那人就不好猜,但是幾個皇子的嫌疑卻是最大。
所以這一次,於縣令的升官夢想,注定又一次落空。
而豐南起不願意,與他深交的原因也在於,他意誌不堅,比較重利,不值得全心幫襯!
豐南起是去找豐林,而豐林其實隻是在中部偏西的地方,更西麵可是西南安王的地盤。
豐南起之前,與留守的這些手下,都交流過。
才知道豐林是因為,如果身在京城,很容易被太子黨,還有沈家人拿捏。
哪怕有嘉郡王當靠山,但是他們一直沒敢把希望,放在這個古怪老頭身上,所以首先還是打算,自己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