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第一枚純銀勳章的是原李定國屬下的一名什長,名叫孫大虎,曲靖一戰受重傷,失去左臂,左腳肌腱也受傷,退出軍伍,被安置在皇莊養老,教習莊戶武藝。
他斬首不是最多的,排在第一個,是朱慈煊有意安排的結果。
朱慈煊站在高台上喊道:原晉王所部,靳統武總兵麾下前營丙隊第二什孫大虎出列。
眾人隻見站在前排的一名士兵,一瘸一瘸地走出隊列,然後有衛士將他緩緩扶上高台。沒等孫大虎行禮,朱慈煊主動轉身麵對他,高抬45度舉起右手,孫大虎則按照事前安排回以舉手禮。
行禮畢,朱慈煊麵向眾人介紹道:孫大虎,靳總兵麾下壯士,前年獅子口一戰,斬首兩級,斃敵千總一名,曲靖一戰,再斬兩級。
說完,朱慈煊再次轉向孫大虎,說道:大明感謝你,英雄,朕為你感到驕傲!然後親自將刻有他名字的銀色勳章給他戴在胸前。然後理論上應該是再互致舉手禮後下場。
即使事前有過私下裏的排練,眾目睽睽之下,皇帝的舉動,還是把孫大虎感動的無以複加,熱淚盈眶,不自覺就跪了下去,以頭觸地,口呼:誓死效忠陛下!
於是的流程就這麼定下來了。
對於這個流程,觀禮的文官們紛紛心中腹誹,前麵演講全是白話,雖傷儒雅,倒還能理解,畢竟是麵對一群丘八。後麵孫大虎與皇帝同登高台,小兵見天子不行大禮,簡直是全無體統,而朱慈煊堂堂天子,屈尊給士兵,也是自賤不重。
不過文貴武賤的傳統,其實僅僅是士大夫們的傳統,對老百姓來說,曆朝曆代都敬重英雄好漢,否則關雲長,嶽武穆的故事和傳說也不會經久不衰。看著台上被天子的英雄們,百姓們眼中全是敬仰,台下的士兵們更是眼紅心熱。因此,在這種氛圍下,文官們縱然心有不滿,也不敢犯眾怒,出言諫阻。
朱慈煊堅持親自給每位純銀勳章獲得者,三百多人下來,每個人大約一分鍾,全部結束的時候,已經是下午申時了,期間還停了一個時辰休息吃飯。
時間上的冗長,並沒有消磨掉大家的熱情,中午休息的時候,更是有上千壯漢,擁到臨時的營門前,要求投軍。朱慈煊聽說此情,心中一動,親至營門。
壯漢們見皇帝駕到,紛紛跪倒,口呼萬歲。朱慈煊說道:你們的忠誠和勇氣,朕毫不懷疑,但是參軍不能光憑一時心血來潮。朕正在籌備新軍,你們先回去慎重考慮,屆時朕的新軍非常歡迎各位壯士。
下午的,圍觀了更多的百姓,現場多達十萬人。除了純銀勳章,那些刻名字的銅製勳章則交給各軍主將,由他們代授。除此之外,軍中所有參加收複昆明和曲靖之戰,但沒有斬獲的士兵,都會得到一塊“光複雲興“銅製勳章,隻不過背麵沒有刻名字。為了顯示差別,特製銅勳章的寶劍圖案上麵鍍了銀。
朱慈煊的舉動並沒有引起下麵軍頭們太過強烈的抵觸,在這個時代絕大多數武官的認知中,控製士兵主要靠兩手:錢糧發放和人身依附。畢竟朱慈煊沒有越過他們獎懲士兵,親自,不過是廉價的作秀。曆史上,從來不缺這樣的上位者。
這個時代的人們,還不能很好的理解“榮譽“這種東西,而朱慈煊有意首先在軍隊中建立軍人的榮譽感。
事後朱慈煊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的反響。事實證明,這個舉動的效果非常好,士兵們都非常感動,特別是得了特製勳章的士兵們紛紛表示要把這個東西帶到棺材裏去,要給祖宗們看看子孫的功績。以上還是其次,勳章的現實意義就是證明他們的價值,這是毫不含糊的軍功證明,大明天子認證。。
封建軍隊是沒有靈魂的,士兵的作戰意誌,不取決於士兵自身,隻取決於他們所效忠將領的品德。因此,跟著孔有德吳三桂,他們便成建製剃發降清,跟了李定國,他們便輾轉千裏,寧死不降,又在李定國死後投降清朝。
朱慈煊希望能給明軍注入靈魂,喚醒沉睡千年的漢人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