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晈
弘晈是怡親王允祥第四子,生母是嫡福晉兆佳氏,他與堂兄弘普同歲,生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月。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即其父去世3個月後,弘晈被封為寧郡王。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弘晳案發後,乾隆帝認為弘晈本應革退王爵,但“此王爵,係皇考特旨,令其永遠承襲才”,故從寬保留王號。弘晈死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終年52歲,賜諡良。估計發動這個忤逆案和弘昌也有所相似,因為他的同母兄弟弘曉襲了親王,並且是個世襲罔替的親王,因為允祥王爺幫助雍正帝繼位,所以他的子孫是個世襲罔替的親王,不會降爵。在這種帝王之家自然就是勾心鬥角,不甘於寂寞。可能弘昌還知道些鮮為人知的事情,所以就鼓搗他兄弟搞政變。
弘晳之父——太子胤礽
允礽是康熙帝的次嫡子,因同母兄承祜的幼殤而成為康熙唯一的嫡子。康熙十四年立為皇太子,備受康熙寵愛,並受到特殊、嚴格的培養。但因其個人因素兼封建皇室內部的激烈鬥爭,導致君儲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於康熙四十七年被初廢皇太子之位;翌年允礽又被戲劇性的複立,但三年後再遭變故導致再廢,從此被圈禁在鹹安宮內長達十二年,雍正二年底,允礽病逝,被追贈理親王,諡密。
弘皙內心裏一開始是對雍正帝瘋狂打擊他阿瑪的不滿和憤恨,時間久了,在鄭家莊過得太滋潤了,也想著過把皇帝癮,再說了他本來真的應該是皇帝,可惜曆史很巧妙地在他的龍椅旁拐了個彎。讓他生而逢時,時又無命。他發動個忤逆案最有理由,也最應該。他若不發動我倒認為他白活一次了,誰又甘心自己擁有在鄭家莊受人監控的活著呢。
隻是他發動忤逆案和我有什麼關係呢,隻是我說出了曆史的走向,我也告知過他會失敗,但是他失敗就失敗好了,為什麼還要拉我這個弱女子當墊背的。
乾清宮上,乾隆帝高坐在龍椅上,下麵跪了三個可憐蟲,一個是恒親王弘晊,一個是納喇塔瞻,一個是鄂倫雲。他們來這兒並不是為弘升,和允祿王爺求情的,而是為我求情的,他們連續三天來這裏,跪求皇上開恩放了我。
“皇上,開恩哪!皇上,先皇在世時並沒有為難我阿瑪,我自是感激涕零,怎麼可能讓楚彩去和弘皙有什麼聯係呢。”弘晊一臉淚水,邊哭邊說。
“皇上,開恩哪,是皇上大赦,塔瞻才能重新回京為皇上效力,塔瞻萬分感念聖恩,怎麼可能縱容楚彩忤逆皇上呢。”塔瞻也是哭腔。
“皇上,開恩哪,鄂倫雲求皇上開恩放了楚彩吧,臣願意生生世世為皇上殺敵。”鄂倫雲說道,這裏麵最沒有鄂倫雲什麼事兒,可是鄂倫雲的話最有分量了。因為他是大將軍,皇上不會不顧及的。
剛好有大臣拿著我的認罪書給皇上看。
“這是楚彩的認罪書,你們也看看,朕並沒有冤枉她。不過朕念在你們都對朕衷心不二,就賜她個全屍,她現在在獄中已經昏迷了,你們把她領回去,若是活了呢,從此要嚴加管教,若是死了呢,不得厚葬。”乾隆帝說道。他聽到大臣說我隻有出的氣兒沒有進的氣兒,當然要做個人情讓他們把我領回去了,他也知道這忤逆案是他老子過分打壓皇族帶來的後遺症,所以他也不敢濫殺無辜了,隻是把當事人嚴懲,沒有涉及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