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團隊的運轉與否,並不是以它的建立為標誌,而要看它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從最開始的過渡期走過來。
人類畢竟不是機器,不能像是標配的齒輪或者螺絲那樣,隻要安裝上再提供動力,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運轉。
即使大家都是相關研究領域中的精英與佼佼者,也同樣抱著善意和期待和而來,想讓團隊裏的每個人都適應自己的定位,以及和同事的配合,依舊需要一小段短暫的磨合期。
在研究員們適應彼此,同時也適應葉千盈的行事風格時,葉千盈也在適應著他們。
是得適應一下的,畢竟現在的這個團隊比以前大上好多。
單從成員數目上來說,超導堿金屬的研究團隊,人數就足足是她之前之前帶那個小組時的四五倍。
葉千盈和人提起這事時還開過玩笑,說這四五倍的差距,其實也就是觀測鐵基超導下馬約拉納費米子,和非堿性金屬化合物60k以上的超導研究的難度差距。
至於其他的條件,那就更不用提。
論起實驗室的規模,以及申請下來的資金來,之前的小組要是和現在一比,當真要讓人發自內心地說一聲寒磣。
這麼大體量的一個團隊交到葉千盈手裏,固然可以看得出大佬們對葉千盈寄予的期望,但同時也給葉千盈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沒人懷疑過葉千盈的才華,也沒人質疑過葉千盈的思路。
不過,不少人都在懷疑葉千盈的能力。
不是她的學術能力,而是她的管理能力。
眾所周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學術界因其特殊的封閉性,和有別於常人認識的格調,一直存在著不少暗潮洶湧的派別之爭。
一直以來,葉千盈足夠幸運,她遇上的每個老師,都是值得敬重的、同時也欣賞葉千盈,並不嫉賢妒能的好人。
無形之間,她的師長們便如同參天大樹,不動聲色地替葉千盈擋去許多風雨。
不然以葉千盈的醒目,以及她這一連番受到的破格提拔,雖然不至於在陰溝裏翻船,但也難免要經曆許多波折。
但,師長們能夠給葉千盈的庇護,多數時候隻能覆蓋到她一個人,而不可能顧及她的整個團隊。因為老師們隻是葉千盈攀登之路上蔽蔭的巨木,而不能做她手中時時刻刻扶持著的拐杖。
這就意味著,葉千盈的新團隊裏,人員成分有些複雜。
坦白點說,就是她的隊伍裏有關係戶。
在開始研究之前,葉千盈曾經按照自己的需要列過一張團隊名單,希望能夠申請得到這些成員的幫助。
不過,申請歸申請,但能不能把她需要的人選批下來,就不是葉千盈有權決定的了。
葉千盈申請下來的名單有一半都得到了滿足,已經可以說是陸院士的特殊照顧。
至於剩下的一半,各級挪動平調,其他兄弟單位鼓勵報名,再就是一些看葉千盈這裏灶燒得正熱,於是趁機塞進來的關係戶。
有不少人都在心裏嘀咕:這麼大一個攤子,葉千盈能行嗎?
她這麼年輕,說難聽點,還是個乳臭未幹的黃毛丫頭。以前雖然自己帶過小組,但可從來沒操持國這種體量的大項目。
她知道該怎麼平衡各方關係嗎?知道要怎樣處理矛盾嗎?知道要如何收攏人心嗎?知道怎麼才能不被架空,邀來功勞嗎?
曾經有關係親近的前輩,隱晦地向葉千盈表達了對她的憂慮。
葉千盈聆聽了對方早年走過的彎路,很坦率地承認:“太複雜的關係,我確實處不來。”
就是能處來,她也不想這麼幹。大好的時光做實驗不想嗎,哪兒來那麼多的閑工夫在這些事情上浪費。
所以,既然葉千盈適應不來……
“那就讓他們來適應我吧。”
“他們在別人手下怎麼攪和我不管,也管不到。但在我這裏,研究就是一件純粹的事。”
————————————
世上的問題,總會有其相應的解。
葉千盈在接手項目之前就做好了準備,如今便拆分開來,將這些問題一個個解決。
首先是關係戶。
對於這些人,葉千盈也並不歧視——她自己一開始進入鐵基超導的研究基地,也照樣是蹭了師門的順風車,作為關係戶掛進來的呢。
在任何一個社會裏,人情關係都難以避免,葉千盈不會為之介懷。她隻在意每個人能不能履行好自己的工作,會不會給團隊拖後腿。
所以,在項目的最開始,葉千盈就先和眾人約法三章:她會給每個人調整的機會和時間,但如果有誰當真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那就對不住了。
這條禁令不止針對某些才幹不足的人,也在敲打一些習慣了渾水摸魚的家夥,給那些大半都塞著爭權奪利的腦子敲敲警鍾。
在葉千盈這裏,沒有成績,一切都是枉然。
至於這些人的去向,那也好辦:葉千盈手裏還有另一個項目,是關於拓撲絕緣超導的。那個項目正好缺人填坑,把人直接調過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