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事和少年(1 / 2)

“慶煌曆二十三年,

大慶皇朝這一日風起雲湧,慶朝何其之大,按理說相隔在這百萬裏的國境內各個仙門傳承應該相安無事才對,但是這個天下既然有道統傳承的存在,那就注定了各方勢力不得各掃門前雪。

有天師左手持印右手持劍,一步踏到大慶皇朝上空斬落一顆星辰,最後揚長而去;

有神秘勢力在虛空頌歌,竟導致大慶皇朝出現了與黃泉路重疊的景象;

當然,也有大慶皇宮內的浩蕩鍾聲,震得萬裏外的海水沸騰!

有人聽見了嬰孩啼哭男人震怒,有仙人為了不傷及百姓在大慶京都內設置結界,一時間龍吟虎嘯,劍氣繚繞……”

“剩下的事,便是這十三年來除了貧道,就無人知曉的密辛了。”老道士如是說道,順便喝了口手邊茶,稍稍後仰,眯著眼睛看了看眼前這倆小孩,期待著他們擺出的表情。

果不其然,其中一個穿著寒酸的少年滿臉興奮激動之色,等待著老道士的下文。

沒搭理少年,老道士撇了一眼那個氣質不凡的少女,發現她毫無波瀾,故作悲傷道:“罷了罷了,我家依依不愛聽,我還說個什麼勁……可憐我個糟老頭子,無依無靠,平時話又多,人老討人嫌哦。”

老頭子自哀自怨,時不時偷偷用眼睛撇向女孩,假模假式的抹了一把辛酸淚。

而少女聽到老人的念叨有些無奈,但還是抬起頭來,對著老道士甜甜一笑。

說道:“不是這樣的吳爺爺,我隻是在想一些事情,還有就是這個故事我家爹爹已經給我說過了。”少女說這話的時候表現得落落大方,禮貌且端莊。

反觀少年則有點失望,還是想要聽他說完結局的,好像這類打鬥仇怨的故事對男性天生就更有吸引力,但他想了想,還是沒有開口。

少年雖沒讀過多少書卻也知道說不說故事是老道士的自由,自己不會去怪罪,最多就是有點失望罷了。

老道士發現了少年的目光灼灼,好像知道了他的想法,伸了個懶腰,開口道:“不說了不說了,既然依依聽過了,就沒必要說給旁人聽了。”

少年覺得有些傷人,不想說了就罷了,何必說出這樣的話,但並沒有表現出來。

“嗯?”老道士接著又撇了眼少年,興致缺缺的道:“還不回去?老道觀天象,再過兩個時辰,可就是要下雨了,今兒個沒曬藥材?”

少年點點頭,轉身便走,並不是慪氣老道士,而是實在不懂什麼禮數,即便往日也是如此。

待到少年把門關上,老道士嘴角勾起一抹弧度,轉頭對著少女笑道:“依依,你說你家大人與你說過這故事了,可否把我沒說完的結尾說與我聽聽,看看與我的有何不同。”

少女點點頭,遲疑了一下,似乎想著是不是叫少年回來聽完再走,她很聰慧,看出了少年的失落,想了想,還是決定找個機會再和這個叫關洛的哥哥講這個故事。

“爹爹說那天大慶皇朝是想要殺一個嬰孩,原因不知,隻是造成了許多損失,聽說連凶名在外的監國院都折損了大半,結果哪知道那嬰孩的父親居然和天路第一大能天師有關聯……”

“嘿,你爹倒是什麼都敢告訴你。”

“吳爺爺別打擾!”少女好似有些不樂,接著說到:“最後大慶也沒有留下那個嬰孩,因為爹爹說什麼各方都態度奇怪,大慶不敢輕舉妄動,

然後孩子的父母離去,懷中並沒有抱著孩子,也有人說那孩子也沒有在大慶,至於去了哪,爹爹說沒人知道,吳爺爺你知道嗎?”

少女剛說完,就發現老道士已經閉上了眼睛,氣息綿長,似乎已經睡著了,也不知道結局和他的一樣不一樣,女孩有些無奈。

但門口有一個斜著身子偷聽的瘦弱少年卻很開心,雖然不那麼細致,但好歹是知道了結局……

清城玄真觀外人來人往,雖說不上繁華,倒也算是熱熱鬧鬧,有些嘈雜,這裏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有,叫關洛的少年便是經常來此擺攤。

前些年還建起了一座玄真觀,附近住戶都很不解,你說這道士不都喜歡清淨的地方嗎?怎麼跑到悠然街這種嘈雜之地立香火,若真不願意建於山上,再不濟也在城裏找個僻靜些是地方嘛,至少清淨,這悠然街,可一點都不悠然。

奇怪歸奇怪,倒也沒人覺得這玄真觀或悠然街有何不妥了,至少這個叫做關洛的少年不覺得,既熱鬧人又多,時不時還有些新奇玩意。當然,最主要還是人流量大,便於他每日賣柴,此刻他正站在玄真觀門口,拍了拍兜裏的銅錢,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