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撿到一本書(1 / 3)

這是一個大的土坡,上麵豎立著很多的岩石。

一塊兩人高的岩石下,亂草叢中隱藏著一個小洞,這洞是王景麟以前燒荒草時發現的。

此洞通往一個廢棄的枯井,離井底約三尺高的井壁上,有個半人高的隧道,順著隧道往裏走,不到三十步就來到了一個寬敞的洞室。

洞室裏有個石榻,石榻後的岩壁上有一個石龕,龕裏有一盞破舊的青銅人俑燈,人俑燈後麵的石壁上有一個被厚石板遮擋住的方形洞口,這洞口他沒有進去過,也不知通向了那裏。

除此以外,便沒有其他的什麼了。

在一片幽暗中,王景麟來到了這裏。

將一塊不大的亮晶石嵌入銅燈上的凹槽裏,人俑雙手捧在頭頂上的銅鏡發出了黃色的光暈,這光暈逐漸的明亮,最終把洞室裏映照成了光亮的一片。

眯眼適應了一會兒,稍後,他睜開了眼睛,瞧著身上蹭到的汙漬,他苦笑了拍打了幾下。

盤腿坐在石塌上,王景麟從懷裏拿出來了那本“徹天十三曜”。

這書是他今天給王長老等人取酒時,在瑞香亭外的石徑上撿到的。

由於是功法類書籍,他當時隻是快速掃了一眼便急忙揣進了懷裏。

打開此書前頁,映入眼簾的是一段精短的序言。

“氣者,天地之源,呼之為人,煉之為道,馭之為仙。古之往今,苦修者甚多,成仙者甚少,何者,愚也!”。

“好!”,王景麟心裏讚道。

順著文字往下看,越看他越覺得這是一部異書,或者說是一本奇書。

依照書中所述,寫這書的是一位叫“木元山人”的修煉者。

同其它的道派認知不大相同,大多數道宗修行注重的是“定”,也就是持久恒韌,而木元山人注重的則是“慧”的無盡創造靈力。

木元山人修道幾十載,縱覽群書,他非常推崇“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這個道理,認為宇宙虛空才是“道”的本源和總宗。

除此以外,其它的修行都是些愚妄之修。

依照此想法,木元山人把天穹上的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放在了一起,組成了一個十三星的共振壇陣,以此來淬煉修行者身上的一百零八個穴位,讓修行者的身體成為一個法器,一個陣壇,最終成就包容璀璨萬星的無上至真仙身,進入無生無死的無極之曠野。

當然,這隻是他的美好願望,修到最後終會怎樣,這位木元子也隻是作了些理論推導和猜測。

可惜的是,作者在四十六歲時,突發暴疾離世,這書的後半部分是他的一個好友無忌子替他完成的,至於無忌子本人是否修煉了此功法,書中並沒有提及。

“無上……至真?好玄妙的東西。”

王景麟想了一想,他有些不太理解。

書中的第一篇是所謂的“觀想篇”,其內容是讓修煉者在平心靜氣的氣息下,觀想自己的身體。

把自己想象成為一潭清水,在一片安靜中醞釀氣息的出現,並隨之觀想出一股和柔的微風,令潭水溫溫而動,似春風拂柳般的推送著潭水一波波的柔緩蕩漾。

“形靜如磐,心靜似無,內外透達,生氣循序……”,王景麟盤腿而坐,依照自己的理解,開始調節體內氣機,讓自己的身心徹底放鬆下來。

依書中內容,他把自己觀想成為一汪清澈平靜的水潭,水潭波瀾不驚,安寧如鏡,沒有一絲波皺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