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初乃混沌之境,混沌有靈,應天滋地養而生,自名仙塵,子初。
億兆年前
混沌涅槃,化為塵界雛形,初生萬物,逸逸盎然。仙塵雅興,以塵界為基,拂袖再引一界供其自居,自名仙界。
萬年匆過,塵界初生人跡,仙塵興起,以塵界人跡為模,以身為引,自斷三指化為三子相伴。
...
某日,仙塵於塵界中某一林間溪處得見一位女子,見其先是洗衣捶布,又是劈木拾柴,再是取火飽腹。
女子日常所做之事無不深深吸引著仙塵,至此以後,每當女子來這林溪邊,仙塵便來與之相伴。
因女子常年身著灰衫,年歲又似中年,仙塵便稱其名為灰姑,並不可置否的沉迷上了她。
但仙塵始終無法與灰姑講上一句話。是的,灰姑凡塵之體,連仙塵的存在都無法感受到,又何談交流呢?
奈何仙塵雖有改天換地之能,卻無法改變天道綱理。每日為伴,仙塵都隻能在灰姑身邊靜靜的看,默默的聽,再或是顧自的聊天。
某日,仙塵靈光一閃,自語道:“吾之能予其,又豈默乎?”
於是,仙塵返仙界傾其所力,耗六年時光創寫心法之道。他欲用此道,來彌補二人之前的天地懸殊,
修心法者,得天獨厚,逆天改命。
“汝修吾道,自脫凡而生歲無恐矣,待時而近道,亦當得見。”
...
可天意難料,待仙塵興致勃勃的再會佳人,佳人已然垂暮。
仙塵並不知道,由他揮袖而引的仙界與塵界有著時間上的巨大差異。仙界一年塵界七年,仙界的六年時光足抵塵界四十二年。
當仙塵再見灰姑之時,灰姑已然暮年。時無再來,後悔晚矣,仙塵隻能每天陪伴在灰姑身邊,直至灰姑“孤身”老逝在她簡陋的草屋當中。
兩行清淚
“吾無才繼,凡歲百年矣..”
...
再返仙界,仙塵再也找不回當初的那般輕鬆自在,他把所有問題全歸咎於凡塵體質的原因。雖佳人已逝,但因心係佳人,仙塵再度閉關創道。
閉門十一年,再創淬體之道,淬j體者,延年益壽,體納百川。
“尚汝修吾體道,豈存百年餘?餘汝不知吾,吾亦知汝,當幸不幸。”
...
時間始終無法衝淡仙塵對灰姑的情愫,某日,三子不知誰因何矛盾而大打出手,仙塵不以為意,反而靈機一動,再度閉關創求武學大道。
武學之秘,奪天地造化,無所不極。
“吾身基,吾心引,赳赳之形,亦天造地化,稍待以時,吾渡汝。”
...
武學之途範圍甚廣,更非一朝一夕之事。在仙塵不斷追求武學之極的同時,仙塵三子矛盾愈發愈烈,甚至組建了各自勢力,戰火都已牽連到了塵界。
仙塵不得不出關化解問題,才知三子竟是因爭奪他所創的修煉之道從而內生矛盾。
有了利益便有爭奪,有了爭奪便有強弱,有了強弱便有勝負,而有了勝負則又生利益。終究成了一場無休無止的循環,更是成了世間無休無止的爭鬥。
既已開始,那便永無終止。
...
“吾錯乎..?”
仙塵知道自己非但錯了,更是一錯而再錯。
雖然三子之爭終因仙塵的出手而停止,但仙塵也僅可約束一時。三子爭鬥已然觸發,在未有結果之前,三子又如何因仙塵的一言之詞而輕易放下?
而爭鬥,又永遠不會有結果。
...
戰事再起,仙塵決斷。
因三子皆乃仙塵之軀所育,萬般無奈之下,仙塵落淚三滴,親手封印三子,自毀一切所創之法,至此力竭,消匿在了天地間。
...
億萬年後
...
三子接連破除封印,一時間,二界再度陷入戰火之中。
最後,由一子奪得大半仙塵所創之法,仙界改為神界,自命神主。
一子敗逃,另引一界自名冥界,視神界為死敵。一子失蹤。
至此,天地分為三界,以塵界為基,還有神界與冥界。
【塵界第一次劫難為億萬年前的三子爭鬥,而此次神冥之戰,塵界崩壞,是為塵界第二次劫難。】
億兆年後
....
神冥暗湧,塵界因此遭受第三次劫難。時隔億兆之年,塵界之人或許沒有人會記得億兆年前的事,更毫無記載。
但這第三次劫難,後世之人卻是有人知曉,這也成了塵界之人談之色變的史記:七千七百年前的天地大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