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天元酒樓(1 / 3)

大宋崇寧四年四月,正是草長鶯飛百花爛漫時節。天下將亂,而東京汴梁依然安樂繁華。

汴梁城內,天元酒館,進門去,大廳正中擺了一麵書案,正中間一個圓臉說書人在說江湖秘聞。隻聽醒木一響。

說書人朗然到:“說這劍仙牧青主,能鬥酒百盞之後,足不履地飄然而去。此人性情豪快,輕功劍法傲絕天下,嗜酒如命卻又有傲世才華。小人曾有幸和牧青主牧大俠同席吃酒,隻記得牧大俠酣醉間曾吟道:“足梢四海雲頭聚,擺弄五嶽欲飛升。”同席間有人便問道:“那敢問大俠飛升之後,要去到那裏啊?”牧大俠笑道:“哈哈哈,那我就去那龍霞鳳氣碧波湧,蓬萊嶂峻竹伴鬆。”席間無不為絕倒,皆讚牧大俠文武雙絕。”

台下有人喚道:“金先生,再說一折牧青主攀瀑登崖!”

說書人稍稍麵露難色,道:“這攀瀑登崖說了好幾天了,哪兒有說書的天天隻說一折的?”

台下眾人開始嘈雜,紛紛說就是為了聽這一折過來的。說書人無奈,隻好欣然輕叩一聲醒目,道:“君須知:世間生意甚多,唯有說書難習。恩仇深明於心,千言萬語須記。還請各位擔待!”說罷一拱手,台下知道這是臨時改折說書先生得多費一段兒嗓子,拱手是說得給點兒小錢潤潤嘴。一個小廝,模樣像個小學徒,捧著一個竹筐穿桌過椅,一堂看客都也明白路數,於是紛紛掏出幾枚細錢,丟在小廝那筐裏。說書人又一拍醒目,聲音朗然勝過先前,似用聲音答謝諸位看客打賞。

“且聽定場詩雲: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輩新鮮一輩陳,一苗露水一苗草,一層山水一層人。

話說牧青主攜友人夜遊廬山,幾人於星夜在太白作《望廬山》處飲酒作樂,友人打趣道:‘江湖皆言牧兄輕功蓋世,今夜月朗星稀,山間清嵐襲人,你我又身處青蓮故地,吟古詩縱美酒,正是良辰盛景,牧兄何不施展絕技,給我等開開眼界。’

此時牧青主以至酩酊,雙頰微紅,擺了擺袖子,道:“世道如此,縱你武功蓋世又如何,不過是旁門左道,老兄別取笑我啦,”

友人又勸道:“牧兄何出此言啊,自然,逢太祖以來,世代君王重文輕武,不過是為了抑製心有謀逆的武人,雖說如此,武人中忠誌高義之士也都多受後世敬仰,前有楊公繼業滿門忠烈,後有武襄公狄將軍蓋世英豪。牧兄文可羨啞濂溪三百學士,武能長劍斷水,身輕如燕。正是當今天下不世之才,何出妄自菲薄之言啊。”

牧青主酣然笑道:“如今你我在李白故地,你說此間有清風明月,又有古景飛流懸瀑。自當是該酒到盡興,隻是與我休要再言什麼浮華功名,須知太白亦有詩言:功名富貴若常在,漢水亦應西北流!”諸位說要看看我的功夫,嗯...”說罷四周看了看,隻見眼前就是對麵懸崖上的飛流懸瀑。便欣然道:“就這個了!”

隻見牧青主說罷徑直投身落入穀底。看官須知,廬山觀瀑台與瀑布間有一道深穀,正是萬年飛瀑水流穿鑿而成,其間深可千尺,凡夫俗子若投身於此,那隻能是要尋短見,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說到此處,酒館中寂然無聲,有人稍稍拿出手帕擦了擦汗,有人半張開口無聲驚歎,也有人這一折聽了無數遍,知道這裏是說書人丟了一個包袱,可還是不禁心生驚悚。

隻聽醒木又一響,說書的朗然道:“其時月色清朗,牧青主一襲白衣落入深穀猶如一道白練,盈盈然沒入黑暗。眾友人無非都是些風流士子,哪兒見過這般情形,刹那間,紛紛酒醒大半,麵麵相覷須臾後,紛紛嗚嗚然,涕淚奪麵而出。剛才勸牧青主顯露絕技者痛然道:“我何其糊塗,明知牧兄不為世俗所明,偏偏用浮華功名激他顯露絕技。牧兄酒已大醉,投身入穀分明是棄身於世,尋了短見啊!”突然,穀中朗然傳來一陣笑聲。“諸位多慮了!青主雖癡,不至於此!”

此時月映飛瀑,如泄銀流彩,隻見深穀中騰挪浮躍起一白影,有如白龍逐月,片刻便由穀底登上萬仞懸崖。

眾友人驚喜交加,無不心中暗道:’真可謂是個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牧青主真乃神人當世,天下無雙!’思至此處,那牧青主已經飄然歸來,兩山之間足有百丈,中間隔著些野竹鬆柏,可見牧青主之輕功早已臻入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