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燁安慰了一下自己,但還是有些不甘心啊。
葉休看著一臉失望的趙燁,安慰道:“老趙啊,沒事,老天關上了一扇門,就會給你打開一扇窗。你看你啊,雖然沒我聰明,沒我長得陽光帥氣,沒我有運氣好,沒我受老天眷顧,但你有錢有房有車啊,多好。”
聞言,趙燁大怒:“放屁,睜著眼說瞎話是會遭雷劈的。”
罵了一句後,趙燁仿佛想到了什麼:“你說的仙人擂鼓式,不會就是先前來來回回擺弄的那個傻了吧唧的動作吧?”
葉休一咽,哪裏傻了吧唧,明明很帥好嗎?
“哈哈……”
趙燁忽然捧腹大笑:“那樣傻了吧唧的招式,我才不要呢,你自個兒留著過年吧。哈哈……”
葉休搖搖頭,歎了聲“傻人有傻福,無知是大福”後,還是決定不把真相告訴趙燁,免得他一受打擊,從此一蹶不振,一哭二鬧三上吊什麼的。
“哈哈,天亮了,我回去睡覺了,你自便。”
趙燁招呼了一聲,背負雙手,仰天大笑下樓去,一副我占了大便宜的模樣。
“唉,傻透了。”
葉休嘖嘖輕歎一聲,收斂心神,拉開拳架子,練習起仙人擂鼓式來。
……
“嗚嗚……”
別墅外的草坪上,葉休雙眼微閉,雙拳擺開一個拳架,腳下踩著奇異的步伐,一步落下,便伴隨著一拳落下。
一步行,一拳落,雖然樸實無華,沒有一拳斷山嶽、截江河的天地大氣象,但卻極富韻律。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葉休每一步之間的距離,都一模一樣;每一拳落下的速度,都不差分毫;每一步、每一拳之間的呼吸,都有條不紊。
葉休一舉一動,就仿佛儒家所言的“行有法,動有度,法度如一,近乎道理”。
道家典籍《南華經》有言:“行止有韻,契合自然,不徐不疾,不逾不越,和其光而同其塵,法度如一,即是道也。”
拳和步,步和氣,氣和神,契合如意,微弱的月光下,葉休一舉一動,和諧自然,就仿佛是融入了這一方天地。
風如畫,月如畫,一拳風月如畫;
人即天,心即地,一拳即是天地。
漸漸的,葉休周圍起了一陣微風,微風中,氣機彌漫,拳勁磅礴,重如江河湖海。
一拳遞出,狂風尚未擴散開來,就被拳勁震碎,磅礴的勁力之下,整片虛空,都仿佛都被震碎了一樣,嗡嗡作響。
拳勁落下,草坪之上的花草青草,皆瑟瑟發抖,匍匐彎腰,就連腳下的大地,都微微顫抖,如泣如訴。
一拳天地皆俯首,誰人可擋?
但就在拳勁即將全部宣泄而出,砸落大地時,葉休雙手縱攬,洶湧而出的勁力,在這一攬一兜間,圓轉如意,百川回溯,逆流而歸,所有勁力全部湧回體內,涓滴不剩。
清風徐徐,月光如水,一切都仿似未發生一般。
“拳重如江河,拳輕如鴻毛,拳闊似天地,拳小若芥子,輕重隨心,闊小由意,勁力圓轉如意,收放由心,仙人擂鼓式終於算是小成了。”
葉休收拳而立,輕舒一口氣,氣息蔓延三寸,凝而不散。
得到仙人擂鼓圖後一周來,葉休沒有回學校,而是直接請了一星期多的假,呆在趙燁的別墅裏,一門心思練習仙人擂鼓式。
所謂曲不離口,拳不離手,拳法一途,並不是仗著厲害就可以不加修煉,吃一輩子老本的,磋之磨之,勤加練習,才是根本。
武者修行,無論是所謂的厚積薄發,還是什麼一日千裏,歸根究底,都在“勤”字上下功夫。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無外如是。
仙人擂鼓式厲害是不假,但它的厲害,在於拳勁精義,拳勁之輕重闊小變化,精義之天地為大鼓,雙拳為鼓槌,擂之萬古長青的甲子大氣象。
知拳勁之變化,則能拳出勁由心,是輕是重,是闊是小,或者先小後闊,先輕後重等等,皆能控製入微,這樣一來,對陣不厲害的人,可以不用浪費氣力,對陣厲害的人,可以一鼓作氣打他個不知所措。
知精義之法理,則是另一層麵上的東西,簡而言之就是拳意,拳理。
何為意?何為理?
道家有言:意即我,理即天。簡單來說,意在於自我的修行和認知,揣摩;理則是天地大道根本。
葉休可是親眼所見,畫中仙人一拳震碎天地蒼穹的磅礴壯闊和玄妙莫測,這即是畫中仙人的拳意和拳理。
當然,要領悟自己的拳意和拳理,則在於自己的厚積薄發,融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若是一味的學習畫中仙人的意和理,則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所謂學者生,像者死,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