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日落已過365次,一年的光陰轉瞬即逝。楊雷生來到這個“農家小院”已經成長到了一歲,也已經從繈褓裏那個哇哇大哭的小可愛變成了一個穿著開襠褲滿院子到處亂跑隨地大小便的“小禍害”。可令他失望的是此“農家小院”可沒法跟他之前那個世界的農家小院相比,雖然他現在還不能說話,但從他一個月前開始會走的時候就把這個連院子加起來隻有不過60平的“院落”轉了個遍,別提他心裏誹謗謾罵了多少次了,本來以為自己穿越了一下總該到一個大戶人家,結果比自己前世還窮酸…估計他這會要是能說話早就開始罵街了。話說楊雷生還不滿一周歲就學會走路滿地跑了,這可把楊英誌兩口子激動的,都說是“老生子”聰明,沒想到自己的這個兒子比別家孩子走路都要早好幾個月,老兩口也一致認定自己的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
都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是孩童時代,果不其然。楊雷生這樣有吃有喝,有哭有鬧,有玩有樂的“大爺”般的生活過了整整三年(這也讓前世為了生活各種奔波忙碌成狗的他小小的享受了一番)。三年後的一個清晨,楊英誌依舊踩著月落的足跡早早的起床上山去打柴去了(為了一家的生計,三年來他日日如此)。日上三竿的時候小主才睡眼稀鬆的起床了,招牌式的起床動作來一套—“連哭帶鬧”,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老話說的一點都不假,三年來楊雷生的這一招百用無厭,麗娘聽聞到哭聲扔下手中的一切立馬跑到屋裏抱起這個小祖宗連哄帶騙的喂起羊奶來(由於小主母親年老,小主一直都是喝羊奶長大的)…日子和往常一樣都是按部就班的過著,楊雷生吃飽喝足以後又開始了自己的“狂奔”之路,在院子裏各種晃悠,一會挖個坑,一個撒個尿啥的。麗娘也蹲坐在門口懷抱一個籮筐剝著一個個老玉米粒,看著孩子不時流露出笑容。日頭慢慢的爬到了半空中,中午很快就到了,麗娘也早已經忙碌的做起了午飯,一邊做飯一邊照看著孩子一邊又等待著打柴歸來的丈夫,這是多麼和諧美好的一副場景。可是隨著太陽一點點的往西邊挪移,遠處還沒有楊英誌歸來的身影,麗娘心裏著急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太陽這會顯得挪動的加快了一般,一直等待的麗娘也從剛開始隻有麵顯焦急的狀態變成左右踱步而且一步一跺腳,楊雷生也突然顯得格外的懂事,乖乖的跑到屋門旁站在門口小眼盯著自己的母親隨著母親的移動左右晃動著眼珠,安安靜靜的看著老母親。日頭終於落到了離西邊山頭隻有四分之一的位置,麗娘再也等不下去了,轉身在院子角落抓起采摘用的籮筐,把楊雷生放進籮筐內背起籮筐就疾步往平常丈夫打柴的山峰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