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布衣,千古一相。
詩曰:
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歸?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鹹陽血染衣。”
這首詩乃大唐詩人胡曾,年青時遊曆,路過上蔡時所作。
胡曾者,邵陽人也。乃唐代大詩人,專事詠史。他一生波瀾起伏,但生卒年及年號皆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840年,十分愛好遊曆。鹹通中,舉進士不第,滯留長安。鹹通十二年(公元871年),路岩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召為掌書記。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複為劍南西川節度使高駢掌書記。乾符五年,高駢徙荊南節度使,又從赴荊南,後終老故鄉。
這首詩,乃歎李斯為權勢牽絆,不能學範蠡功成身退,及早抽身,以至於血濺鹹陽,九族夷滅。
嗚呼哀哉。
幾百年後。
宋朝大詩人劉敞路過上蔡,題詩一首,曰:“二事三公何足論,憶牽黃犬出東門。人忌滿由來事,枉持沙丘有舊恩。“
劉大詩人,一樣感歎,月滿則盈,事滿則傾!這李斯由一介布衣,升至丞相,為什麼就不能及早抽身而退呢?倘若李斯功成身退,何至於血濺鹹陽。倘若李斯功成身退,暮年牽黃犬步出上蔡東門…
真可謂: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隻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