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奉皇命(1 / 1)

(客官留步!前麵兩章解釋背景稍顯複雜,爽文都在後麵,客官莫要失了耐心……)

公元626年,玄武門事發,唐高祖李淵被迫讓位,秦王李世民稱帝,次年改年號為貞觀,自此打開了大唐盛世的大門。

公元644年。

東邊疆防軍營。

柏化和打小一起在戰場上廝殺奮戰的兄弟於誌明坐在營帳前,舉杯暢飲,又似是有些憂愁。

眼前的篝火堆照的柏化臉上忽明忽暗,柏化望著遠方那了無邊界的土地,不知道在想什麼。

於誌明和柏化碰了下杯,隨之將酒一飲而盡,看著柏化道:“兄弟,此次進京,定是會生許多變故,不論怎樣,你永遠記住,在這東邊疆防永遠有你的這幫兄弟。”

柏化搖了搖手中僅剩少半許酒的酒杯,說道:“哥,其實我並不想進京,待在這黃土邊疆,浴血奮戰,何必要去那人心難測的長安城裏受罪呢,更何況這裏還有你們這幫兄弟和爹。”

於誌明也是歎息一聲:“這畢竟是聖上的意思,皇命難違啊!”

柏化雙手交叉腦後半躺著,望著天上那數不清的星星道:“哥,你說那聖上為甚非要得我進京任那什麼東邊疆子爵。”

於誌明:“應該是聖上為了報答將軍的原因吧,畢竟將軍在玄武門的時候為聖上擋了一箭,身受重傷,至今都並未痊愈。”

柏化歪歪頭道:“因為爹嗎,倒也是,可那聖上為甚要給我封一個隻有著少許封地和俸祿的爵位。”

於誌明搖搖頭,同樣望著頭頂的夜空道:“聖意還是莫要猜忌的好,聖上定然是有著自己的安排,就算是對我們不利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柏化淡淡一笑道:“不談這些了,今夜此等良辰美景,咱們兄弟倆好好喝上一頓,定要不醉不歸。”

於誌明朗爽一笑道:“自然!”

公子舉杯邀明月,談笑風生忘消愁。

了了無際的黃土邊塞,在月光的照應下更是顯得寬廣,一絲看似搖擺不定的火光好似就要在這夜間中消磨殆盡,卻又是隨著嘹亮的歌聲堅持著,燃燒著,照耀著。

一夜無話。

第二天正午。

柏化從睡夢中醒來,揉了揉還未清醒的眼睛,聽到軍營外的操練聲,便知今日是起遲了。

昨夜放歌須縱酒,亦是小憩亦是眠。

於誌明拉開簾帳走了進來,看著柏化醒了,對他微微笑道:“醒了,將軍讓我來叫你,說是讓你去他那一趟,估計是要囑咐你此次進京的行程。”

柏化應了一聲,懶洋洋拿起手旁的衣裳往身上穿,眼睛還是微眯著的。

於誌明看著柏化這般模樣,打趣道:“怎麼這四個時辰還不夠你睡的,還是昨日喝完酒背著我去那春宵一刻,如此一般萎靡。”

柏化朝著於誌明撂了個白眼道:“你懂甚呐,充足的睡眠有利於新陳代謝。”

於誌明也是聽慣了柏化時不時冒出來的新詞兒道:“你呀,總是編造些未曾聽過的詞語,得來強詞奪理,不同你閑聊了,近些日子營裏來了些新兵,還等著我去教練,你早些去將軍那裏啊,莫要忘記了。”

言罷於誌明便走出了營帳。

柏化伸了個懶腰,享受著隔著帳簾照進來的絲絲陽光,著實的享受,又是想到不久便要啟程去那長安城中,不免多了一陣憂愁。

少小離家,卻不知何時歸期。

安定片刻,柏化便去了東疆防大將軍的營帳。

柏化來到帳前,拉開帳簾走了進去。

隻聽一個低沉雄厚略顯怒意的聲音道“化兒,我多次同你道進帳前需通報,你怎著又忘卻了。”

講話的正是柏化的爹爹柏靖成,此人眼神深邃,劍眉星目,相貌堂堂,一舉一動都頗有一番不怒自威之意。。

柏化朝著柏靖成笑著道:“爹,此地又無他人,何必在意這些規規條條。”

柏靖成看著柏化這般散漫著,歎了口氣,對著柏化說道:“規矩,本是軍中立足之本,更何況你此次進京,唉!那朝堂之上更是人心眼雜,稍後一句不慎便會被有心人聽罷,爹爹也是為了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