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到話(1 / 1)

我打算放棄原先以曆史為題材寫一部武俠的大綱。

現代作者撰寫內容虛構的,借用了真實存在的知名古代人物,那就應該承擔由之而來的相應風險。這些是眾所周知的吧?

別拿古典名著來舉例,“七虛三實”的《三國演義》如果是在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發布,也肯定一樣寫不成。

比如廬江縣當地,特別是最需要開發“曆史名人故裏”資源的當地旅遊部門,當然可以勒令作者,必須刪改掉將真實曆史中“雅量高致”的周瑜醜化為“小肚雞腸”、“嫉賢妒能”,以及“三氣周公瑾”、“既生瑜何生亮”的相關虛構情節,否則當然就能聯係文化主管部門,將之封殺,永不見天日。

我對此也沒有什麼好不服氣的。

再看看金庸先生,一旦想將他的從港台一隅推廣到神州大地,在文學殿堂登堂入室,不也得老老實實地將**犯從真實人物“尹誌平”改成虛構的“甄誌丙”,不也得將無惡不作的藏邊血刀門改成了“青海黑教”,順便給大反派“金輪法王”改名“金輪國師”,增加了“精通瑜伽佛法”,“救護郭襄而死”等種種美化情節。

我們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各個年齡段、不同知識層次的觀眾同樣眾多,其中就包涵了大量“喜歡上綱上線”“一不合己意就到處舉報”的偏激人士。

這些年隨著智能手機的全民普及,讓網絡空間成為了全體國民所有的精神空間,每個人都能輕易通過互聯網向全世界發聲,這些“舉報黨”偏激人士更是如魚得水,動輒上綱上線。

天下熙熙,皆為名來。世間攘攘,皆為利往。現實和夢想總有差距,每個芸芸眾生,都需要賺錢謀生計。。

我十年寒窗苦讀,從高考到考公招教師一路奮鬥,有一個受人尊敬的職位,何其不易,不應該為寫出一部,去承擔偌大風險,影響自身前途,甚至可能丟掉鐵飯碗。

大網絡時代,過去的很多舊辦法都要與時俱進了,養家糊口都不容易,彼此體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