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6年,唐中宗景龍元年。
長安城南,柳家。
“少爺,少爺,不好了,出大事了,安樂公主辦詩會了。”
一位年輕仆人一邊跑,一邊大聲的喊道,喊聲中帶著一絲哭腔。
正在和幾位丫鬟調笑的柳飛揚轉身看著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小廝,滿臉不解的問道
“安樂公主辦詩會與我何幹,小六子你為何如此慌張。”
“不……不是這樣的,安……安……安樂公主給少爺您發了帖子,邀請您參加詩會。”
小六子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
“什麼,本少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安樂公主怎麼會知道我的,還邀請我參加詩會?”
柳飛揚一聽安樂公主邀請他參加詩會,頓時臉色大變。
慌忙中抓過小六子手上的那份邀請帖一看,請帖上赫然寫著“茲邀請太常少卿柳府三公子柳飛揚參加三月十五日定昆池詩詞大會”署名安樂公主並蓋上了安樂公主的印章。
柳飛揚看完請帖,頭腦轟鳴,頓時六神無主,片刻之後猛然驚醒,轉身就往父親柳承德的書房狂奔而去。
父親柳承德忙碌半生,總算是在知天命的年齡混到了太常少卿的職位,在長安城算是站穩腳跟。
基本上每天的這個時候,父親都在書房看書品茗。
再說說這安樂公主,那可是如今風雲飄搖的唐帝國政壇上冉冉升起的一顆政治新星。
至於為什麼世人聞安樂公主而色變。
事情還要從一年前開始說起。
公元705年,女皇武則天下令改國號為神龍,是為神龍元年。
此時的一代雄主武則天已經是年邁體衰,不理政事,朝政完全由武皇的兩位男寵張蒼宗兄弟把持。兩人恃寵而驕,禍亂朝綱,將武周王朝當成自己手中的玩具,任意把玩。
不久之後,太子李顯聯合五位宰輔大臣在東都洛陽紫薇城發動兵變,一舉擒殺張氏兄弟,同時逼迫女皇武則天退位。
太子李顯登基稱帝,是為唐中宗,時隔二十多年後唐帝國再次回到李唐時代。
李顯登基稱帝之後,隨他一起策劃並參加神龍政變的五位元老功臣似乎一夜之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依仗著輔佐新皇登基的蓋世功勳,日益囂張跋扈,根本不把新皇帝放在眼裏。
加上李顯生性懦弱,更是一度成為帝國朝堂可有可無的透明人。
在五大臣看來,你李顯都是我們擁立才你當上皇帝的,哪天哥幾個不高興了自然也可以把你廢掉,另立新君。
昨日可以有神龍政變,今日就可以有景龍政變,明日還可以有黃龍的政變。
總之一句話,我們能夠捧得起你,也可以聯手把你拉下來。
帶著這樣想法,五大臣在朝堂上更加的肆無忌憚,但是猖狂的五大臣忘了一件事情:不管皇帝再怎麼懦弱可欺,他始終是掌握天下生殺大權的皇帝。
忍無可忍的中宗李顯決定奮力反擊,鏟除以五大臣為首的帝國毒瘤。
在中宗李顯看來,寧願把朝政大權拱手讓給和自己一起同甘共苦的老婆和女兒,也不希望讓大權旁落。
於是中宗李顯先是搬出皇後韋氏臨朝聽政,逐漸放手讓韋後培植後黨勢力,牽製五大臣,保持朝堂中的一種力量平衡。
這韋後可不是一般人,那是把女皇武則天當成畢生奮鬥目標的超級女強人。
果然,韋後出馬,一個頂倆,很快就在朝堂上提拔一批人,極大的分散瓦解了五大臣的勢力。
接著李顯又在外朝扶持武後一黨餘孽武三思,並支持武三思站出來公開和五大臣打擂台,期望等到武三思將五大臣解決之後,能夠牽製韋後的力量,達到一種新的政治平衡。
有了五大臣的前車之鑒後,李顯覺得沒有什麼比保持朝堂的力量平衡更重要,而皇帝要做的也就是維持這樣力量平衡。
然而中宗做夢也沒有想到,武三思早就已經倒向韋後。
五大臣倒下不久,武三思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韋後的入幕之賓,兩股勢力合二為一。
給中宗的皇帝桂冠上麵塗上了一抹綠色。
至此中宗朝堂迎來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超強勢力,那就是以武三思為代表的後黨勢力。
這股勢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把持著朝政,在朝堂一手遮天,甚至一度試圖挑戰高居帝國儲君之位的太子。
而安樂公主也是在此時以一種新的政治女性的身份亮相中宗朝堂,甚至不斷的運用手中的權利向太子哥哥發起挑戰。
最後太子李重俊被逼無奈,隻得起兵謀反,成功誅殺了武三思一黨,但韋後和安樂公主僥幸逃過一劫。
太子事敗被殺,武三思一黨遭到了慘烈的大清洗,那些僥幸逃過一劫的餘黨迅速集結成為了韋後和安樂公主的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