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孩子的前程(1 / 2)

軒轅翔進了宮,去求了自己的母妃德妃娘娘,德妃對自己這個小兒子的連番遭遇一直也都擔心不已,她也暗自懷疑過這件事情的不單純,可是每次問起軒轅翔總是顧左右而言他的不肯說,她也想過要去幫助兒子,卻無奈自己身居深宮,皇家的宮規森嚴,容不得她有一分的疏忽違背。

她每日裏煎熬擔心,青春逝去,美貌逝去,最初的那顆赤純之心也早已逝去,她現在唯有這兩個兒子才是她在世上最為牽掛與關心的人。聽了軒轅翔的陳述,德妃決定親自去皇上麵前勸說。

德妃在皇宮裏浸染了近二十年,她比誰都明白,軒轅翔的這些話雖然句句都是事實,卻偏偏沒有一點的證據,她要去找的人,是她的孩子的父親,卻不是她的丈夫。德妃這個封號聽起來尊榮而顯赫,究其根底,卻不過是人家的一個小老婆,一個妾而已。

那個男人是她的夫君,卻更是當今的皇上,在她沒有證據的情況之下,那話也隻有委婉得十不達八九。然而睿智犀利如皇上,他還是沒有去多問,沒有去多探究,隻是一盞茶的沉默時間,他給出了八個字:“此事已定,不必多言。”

隻是這短短的八個字,就足以定下一切了,定下了一個孩子的前程,也定下了一個女子的性命。回去的路上德妃隻覺得無比的累,再不想去多說一句話多睜一下眼。她生活在錦衣玉食的皇宮之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尊榮,卻連自己的兒子,都幫不到一丁點。

她又怎麼會不明白,這一次,對於軒轅翔今後的人生,會有著怎麼樣的影響,就連最沒有眼色的人也能看得出來,皇上對軒轅翔的態度已經遠不似以前那般的親熱寵愛,那種冷漠,讓她心寒。這就是帝王之家,這就是父子之情,在皇權與朝政之間,淡薄如此。也,不過如此而已。

軒轅翔對於德妃帶回來的消息早就有了心理上的準備,他對於自己父皇的了解,已經從單純的仰望中低下了頭。

從第一次為他的大婚下的聖旨,到後來的第二次第三次,他早已經慢慢的習慣了這個其實是很現實的父皇。他有著與別人不一樣的父親,別人的父後麵跟著的是親,而他的,跟著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皇字,這就是最根本的區別,在親情與皇權之間,他與皇上的關係已經永遠的定了位。

於是那已經重複了三遍的大婚在時隔一年多的時間之後,又一次的上演了。這一次,軒轅翔根據以往的規律推斷自己仍然不會有什麼危險,對方的目標依然還是定在了新娘子的身上,他讓勝兒把全付的精力與戒備都留意在這位第四任新王妃身上,另外也布置了大量的人手和耳目來對每一位到場的賓朋顯貴們加以監控觀察,包括他的親手足兄弟們。

這種大張旗鼓的聲勢又起了一點作用了,這一次,他根本就沒有再醉了。然而那作用似乎也就隻有這些了,他清醒的送走了所有來賀喜的賓朋,又清醒的回了洞房,看著那個新娶進門的王妃,第四位前來送死的女子,心裏說不出的愧疚擔心。

那種無力感幾乎讓他抓狂,卻隻能更加的讓他意識到自己的無能。在當天的大婚過程之中,他這次決意提防的一共有三個人,四王爺軒轅風,宰相趙國忠,以及平西大將軍吳得德。

這三個人各自代表了一個分派及勢力,也是比較突出的三股勢力,在眾多的爭權奪利的爭鬥之中,這三個人無論是從實力上來講還是從氣勢上來說,都比較惹人注目。特別,是四王爺軒轅風,他的身份本就特殊,在一眾的皇子親王兄弟之中,也隻有他是明著自成一派的。

本來這個軒轅風對他就已經是不分場合的攻擊作對,自從娶了景寧為妻之後,他對自己更是直如眼中釘肉中刺般的仇視,但是奇怪的是,即使是這般明著的與自己不和,他卻在軒轅翔的每一次大婚之日必到,來了也沒有賀禮,更沒有賀喜的意思,隻是等著自己過去敬了酒,他便告一聲擾便走,似乎很不耐煩,卻又不得不耐著性子等著這個程序似的。

軒轅翔知道四王爺軒轅風的府上經常會有一些入幕之賓聚會,那些人大多來自三教五行,良莠不齊。

對於四王爺軒轅風的懷疑也不是自最近才開始的,但接連在自己有所防備的情況下依然會醉過去,就說明這手腳必然不是個一般人來動的,從第三次他就已經把要喝的酒壓縮到了最低,能不喝的酒軒轅翔都回絕推拒的很幹脆決絕,可那一次他還是沒有躲得過去,雖然提前了一兩個時辰清醒過來,可什麼事情也都還是於事無補的繼續發生著,悲劇一再的上演,他一步步的走進人家設好的圈套裏,連掙紮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