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銀河星計劃(1 / 2)

某處位於地下的基地內。

張啟航坐在辦公桌前,神色嚴肅的望著麵前辦公桌上虛擬操作台正在顯示的資料。

資料是在今天上午傳到他的辦公室的。

銀河星計劃已經比預計延遲了兩個月的時間,聽說是因為計劃中負責AI輔助程序被上層否決要求重新編譯,因此導致整個計劃都被耽擱。

明明AI智能輔助程序在整個係統中在銀河星計劃中要求並不高,對於製造性能遠遠超越現代科技已知極限的光腦來說,AI智能輔助不過就是便利些的操作程序,在這個彙聚許多世界頂級科研人員的基地中,一個簡單的AI智能輔助程序都無法完成,甚至拖延了整個計劃,這一點張啟航想不明白。

可是想不明白他也不想等下去了,自從三年前作為網絡工程學頂級科學家的他被迫進入基地簽訂保密協議,他已經三年沒有離開過這裏,甚至被斷絕了一切與外界的聯係。

基地時刻都有持槍巡邏的警衛,張啟航曾看過他們用手中的衝鋒槍將想要偷偷逃離基地的一個研究人員打成了篩子,當那個渾身遍布彈孔的屍體被人拖走的時候,張啟航徹底沒有了逃離這裏的想法。

三年是漫長的,但是當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時候,光腦這種特殊概念的想法讓他在學識與眼界上都打開了新的大門,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不斷的突破著研究所遇到的技術難題,而最後回過神來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基地中為數不多的核心技術負責人之一。

隨著張啟航所負責的職位越高,他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接觸到更多關於光腦的秘密,這些秘密讓他在心中讚歎科技還能如此神奇的同時,心情也變得有些複雜,那也成為了了深埋他心中的秘密。

明明就要結束了,明明一切都要有了結果,可是偏偏在這個時候卡住,張啟航等了兩個月,一向沉穩的他覺得這已經耗盡了他所有的耐心,於是他想基地資料庫中申請了AI智能研究室的人員名單,在了解人員情況的同時準備提供一些技術支持,好讓這個計劃進入試運行階段,讓他能夠早點完成自己心中深藏已久的夙願。

申請通過的很順利,張啟航的工作作風一向嚴謹,他知道依照自己在基地中的職位提交什麼樣的申請能夠通過,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在名單中看了一個很久都沒有見過的名字。

如果不是在資料上看見,很多在他記憶中已經變得模糊的事情,他以為自己都忘了。

王小強,男,43歲,中國籍,中國南華中學畢業後被美國麻省理工大學以特招身份錄取,專供計算機編程,入學期間獎學金不斷,多次參加國際計算機編程比賽獲得冠軍,三年後以雙博士成績畢業,後進入矽穀一家科技公司任職技術研發團隊骨幹,已很多創新科技將公司送入世界百強企業後離職,婉拒美國政府任職邀請後回國加入國家計算機研究院任職主任,工作期間取得多項成果,並帶領團隊研發新算法成功升級了國家級防護網北鬥星程序,並且一力主導最新類人級AI智能籠雀計劃的研究工作。

名單上的資料非常簡單,以正規格式和時間分界點將每件事情都排列整齊,但是裏麵的內容華麗非常,甚至可以說足可以讓基地中的一眾精英們都感到汗顏的程度。

可是就是這樣一份簡曆,在十年前的時間節點上卻忽然中止,最後隻留下一句因世界互聯網組織以類人級AI智能程序擁有自主思維,極強的學習和編程能力,能夠在網絡中自由行動同時改變自身程序,一切已知的程序控製手段都極難把控,危險性極大為理由緊急中止,王小強在世界互聯網組織中止籠雀計劃三個月後消失,其後的資料都是一片空白。

目光看向名單資料底部,半年前,王小強受邀加入基地參與銀河星計劃,成為AI智能輔助研究室的負責人。

一力主導類人級AI智能研究的人如今出現在研發性能超越最高科技認知的光腦銀河星計劃中,這樣的組合讓張啟航心中微微有些不安,他沉思了很久,最終有些無奈的歎了口氣,關掉虛擬操作台之後起身離開了辦公室。

門外的研究室中擺放著百餘台虛擬操作台和各種精密儀器,那是張啟航手下帶領的三百人團隊共同完成項目的工作室,此時銀河星計劃雖然被耽擱,但是張啟航所負責的一些核心項目都早已完成,對於手下人員的管束便沒有之前那樣嚴格,此時占地寬廣的工作室內沒有多少人,多是一些研究人員聚集在一起在虛擬操作台前探討著之前他們專業立於的研究和見解,隻有一個看起來非常年輕的小夥子看見張啟航從辦公室出來連忙走了過來。

小夥子的稱呼也不過是相對於張啟航的年齡而言,麵前的男子看起來不過三十左右,一頭卷曲的棕發配上藍色的眼睛非常帥氣迷人,在這個基地中的女性研究人員之間還是擁有挺高的人氣,但是張啟航知道這個年輕人真正的醉心於自己的研究和技術,並且有著一般年輕人所沒有的天賦與才華,在平時的工作中張啟航也經常會對他有一些專門的指導,小夥子便因此對張啟航非常感激,私下裏稱呼張啟航為自己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