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紫禁城內的皇極殿莊嚴肅立,殿外的大明官員神情肅穆,等待即將開始的早朝。
卯時,鍾鼓司奏樂,大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在太監與錦衣衛的簇擁下,進入了大殿的東麵側門。
“這就是禦座?”崇禎帝眼熱的望著丹墀上的禦座,心熱卻有些茫然。不過此崇禎已不是原來的那個崇禎了,他是昨日帶著工廠穿越而來的新崇禎,原名叫做朱有見。
“既然老天讓我來挽救大明朝,那我就不客氣了。”朱由檢壓抑著內心的激動,一步踏上丹墀,坐上了龍椅。
此時,殿外傳來一聲清脆的鞭響,鴻臚寺卿隨即唱到“入班!”
文武兩班大臣分列兩班,齊頭步入皇極殿。而勳貴自成一班,走在武官的前麵,沒一陣,所有朝臣皆向高高在上的朱由檢行禮,齊聲合唱的讚禮聲,震動的大殿回音四起,朱由檢初次體會到大權在握,高高在上的至尊感覺。
行禮完畢之後,鴻臚寺官員開始彙報今日早朝大臣的人數,有誰早朝,有誰出京不能早朝,以及有病請假的大臣,皆向朱由檢稟報。
朱由檢不懂早朝的流程,等鴻臚寺官員彙報完畢,隻是茫然的看著大殿的大臣們。
兩班文武大臣也是一頭霧水,不知陛下為何沒有提示開始廷議,這時,跟著朱由檢一起上朝的王承恩發覺不對,連忙一揮拂塵,中氣十足的喊到;“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王承恩話音落下,有老臣手持奏板出班“臣有本要奏!”
這誰?朱由檢由於剛來,自然不認識這位老大爺,看樣子應該是個重臣,七十多了還在為大明朝工作,絕對是四朝元老,位高權重。
“你說!”朱由檢按照自己的方式回道,其實按照皇帝口吻應該說‘準!’
問題冒牌崇禎不知道啊,所以不知不覺的鬧了個笑話。
奏本的老臣是個文官,見朱由檢不按套路出牌,也是楞了一下,不過人家是皇帝,一點小錯,也就不在計較了,隻是一旁鴻臚寺風紀糾察的禦使,兩眼一瞪,似要出班糾正朱由檢的錯誤。
“臣年事已高,懇請陛下準予乞骸還鄉。”那位老臣趁著禦使還沒出班,連忙奏本,算是幫著朱由檢擋了一箭。
本欲糾察的禦使見老臣已經奏本,這才悻悻的看了老臣一眼,沒有繼續。
禦座上的朱由檢發現了糾察禦使的動作,也察覺出老臣用意,不由對他產生好感。
老臣偷眼看了朱由檢一下,發現朱由檢眼中露出一絲欣賞的意思,不由心想‘也許陛下會挽留老夫。’
隻是老臣的一絲幻想,很快就被另一位大臣打碎,隻見他冷冷的低聲嗬斥;“閹黨餘孽,還乞骸回鄉,做夢。”
老臣聽了這戳心窩的話,不由打了個冷顫,臉色煞白,然後低頭不語。與此同時,兩班大臣都閉口不言,沒有人替他說話,一些大臣甚至露出鄙夷的神情。
朱由檢聽說這位是閹逆,不由好奇起來,看這位老大爺一般的老臣,怎麼看都不像奸臣,為什麼他們會如此冷淡。
想到這裏,朱由檢偏頭對王承恩低聲問了一句“罵人的那個是誰?”
王承恩一聽,不由楞了一下,連這位都不認識,這陛下還真是失憶了,不過皇帝都問了,還是趕緊回答“陛下,禮部侍郎錢謙益。”
錢謙益?朱由檢不由冷眼看了一下錢謙益,這就是那位嫌水太涼的東林前輩?同時還是東林以後的核心?嗬嗬嗬,對不起,那老頭不知是誰,但是你反對的我一定會讚成。
“奏折遞上來,我現在就批閱。”朱由檢勉強按規矩憋出一句不倫不類的話,不過早朝皇帝一般不會現場批閱奏折,都是下朝之後,在乾清宮批閱。
不按規矩出牌的皇帝,登時讓殿下的大臣們匪夷所思,各種猜測都有,不過他們顯然沒有猜到皇帝為什麼會這樣做。
不過老臣聽了朱由檢的口諭之後,連忙走到丹墀前,把手中的奏折遞給了一位太監,然後垂手而立。
朱由檢打開奏折,沒有看奏折的內容,隻是朝著落款看去,上麵寫著‘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太子太師,張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