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大陸諸國林立,曆來強者輩出,洪荒時代起自天地大道降臨十方,便湧現出一批震驚宇內得神通者,而在期間諸國殺伐不斷,天下百姓為芻狗,神通日新月異。
在戰火不絕於諸國的情況下,出現不少以平定天下戰火救十方百姓於水火為目標的神通者,或奔走諸國以聖人之道化戰火,或研究天地星象以求解救之法,或立教立門傳法於天下,卻無法阻止綿延戰火,更多神通者卻以魚肉百姓為樂。妖法邪法叢生。更有食人血肉魂魄之徒。
五萬年前洪武國帝王朱元新感悟天地大道邁入道境。功法無敵於天下,更是啟民智、掃奸邪、興民生,自稱蕩魔天君征戰諸國曆經三百餘年便橫掃十方。開辟洪武元朝。
洪武三千二百年,蕩魔天君頒布《法則》管理天下所有神通者。慢慢有神通者感應到於天地大道感應消失,天下神通者恐法則加身不能感應天道,以一百零八宗門掌門為首的神通者以簽訂法則為由在洪武大殿誅殺蕩魔天君。
一百零八宗門恐有第二蕩魔天君的出現,便一同以神通開辟上遙天。將洪武國分為三百二十四國,每派統其三國。布下天地陣法引十方靈力滋潤上遙天。自此十方大陸道統崩壞,一百零八門派便主宰了人間帝王社稷。十方不再允許傳播道統,各大門派毀去人間修煉功法。修煉遺跡。人間若想修仙成道隻可前往上遙天所屬宗門。
然神通者管理十方諸國,有利重於收,部分宗門的管理下百姓多以食不果腹,或平疾積身。民智退消,對宗門敬若天地。皇權社稷不再,換個皇帝隻是管理者的一句話。不聽招呼者更是直接滅殺。十方生靈如二腳羊一般身不由己。
明延國,東宮太子府
‘皇弟,世上皇權雖好,但我無心於此。我已求得國師收我為記名弟子,明日我將太子異位一事上奏父皇,推舉皇弟為新任太子。此後國事家事都靠賢弟了,我將追隨國師聞道。不日等新的國師從上遙天接任現任國師,便隨國師前往赤仙門’。
‘皇兄,你不再考慮一下嗎?去了上遙天便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名仙門弟子。不像現在般錦衣玉馬了”
“那日遊覽諸國見定康國師所做所為,我便久久不能平複心情,便覺我之所學隻為小道,我也無心於權術,況且我國已兩百餘年不曾有人拜入仙門,待我修得仙道,空了便會回來看父王母後還有你的,還有若希妹子,父皇年事已高,不過幾年便會傳位與你,你一定勵精圖治為我明延國百姓謀求福祉”
“哎,哥我會努力的,隻是怕若希和幾位郡王要傷心好久了。”一身白裘衣柳眉細眼但著人於眼卻又氣質似浮誇、似溫玉般的年輕人和一個凸顯不舍表情穿著馬甲的小胖子。
對話的便是明延國的太子彭飛與其胞弟彭浩。
而彭飛所見到的便是,有次與各地才子遊覽諸國賞花吟詩途中,在曆經定康國途中所見,由於災害百姓衣不裹身,食不果腹。而定康國皇帝不忍與百姓受苦便拿出部分年貢出來接濟災民。而定康國師因不能完成上門交代。不等解釋如何便誅殺定康國國君,更是因惱怒災民太多。直接滅殺大半災民。還在天地間傳音道既然吃不飽不如殺掉部分讓剩下的吃飽好了。此次遊覽後彭飛便經常夢見那定康皇帝變成了自己。
從此那個被國人稱為玉麵詩仙的彭飛便變了,雖在外人看來還是那個愛賞花吟詩的太子爺。但更是對國師畢恭畢敬,為國師鞍前馬後,國師看中彭飛的精明,在有年上貢滿額後,國師在宴會醉酒後,彭飛再三請求下國師羅土道人答應收彭飛為記名弟子。
眀延國,禦書房。
“求仙問道如攀岩絕壁,不生則死,你真的打算好了?”
“兒臣已思量很久,雖說仙道艱途,卻也沒法,父皇我知道你一心社稷為民,卻也受人擺布,今顯破局。兒臣知道其中”
“修仙歲月無期,但你且記住凡事不可急功近利,徐徐圖來最是穩妥。不成也無傷大雅。”
“兒臣知道了,父皇放心”
“你不可將那日告訴我之事告訴他人,像平時般做個飲酒賦詩、求仙問道之人即可,你稍候,你也一直忙於朝廷。今日我召來你母後與你兄弟,你們好生敘敘”
明延皇上再次叮囑自己的兒子修仙後便不是太子身份,自己也別顯示聰明之處,免得惹人不快,從而引禍。其實在太子上書稟告太子異位一事,老皇上是內心非常不同意的,一是因為自己的太子精明能幹,往後還想太子即位後能夠在這中興的隱勢下實現中興。二是別人不知道,自己身為皇帝可是最清楚,世人雖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可是比帝王還無情的就是這些上遙天的門派。但知道自己兒子所圖不小,不像別人麵前呈現的瀟灑的太子爺,而且國師也有意為之。便隻能同意了此事。隻有叮囑兒子幾句。同時也暗中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能有所成就,不至於皇權社稷如現在般由他人執耳。隻是這是多麼困難,自古來君權神授。兩人談完叫來皇後和新太子以及幾個還沒成年的郡王在還沒離開前與自己的這個兒子多親近親近。此時離新國師上任老皇上禪位還有兩年。彭飛此時十九,太子彭浩十六。郡主若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