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山九頂連綿,危峰兀立,巍峨峻拔,山海相映,雄偉壯觀,自古便有“大東勝境”之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舊時此山雖然也是小有名氣,外界卻鮮有人知。而今聞名齊魯,卻是有神仙之事傳聞,無知之人絡繹不絕爭相造訪,或是無緣!或是不識!時間一長,自然興趣乏乏,卻是還了此地清靜!
卻說這槎山仙蹤到也不是無的放矢,杜撰謠傳!也有一段傳奇故事來由!
原來寧海東牟有一道人,名叫王處一,號玉陽子。其母親周氏於金熙宗皇統二年壬戌三月十八日夢見紅霞繞身而生處一。
處一幼年喪父,事奉母親至孝。體貌魁梧,從小不喜歡嬉戲,而好誦讀雲霞方外語句。七歲時曾經氣絕仆地,很久才醒。母親驚問:“你怎麼會這樣?”回答說:“隻知熟睡,不知其他”。從此了解死生之說。
一天,途徑山中,遇見一老翁坐在盤石之上,招呼他,摸摩其頭頂說:“你以後必揚名四海,而為道教宗主”。說完起身,曳杖而去。處一跟從不舍,問道:“老先生,是何人啊?”老翁回答說:“我是玄庭宮主。”瞬間不知所在。
此後,處一語言放曠,不同凡響,舉止顛狂,敝服赤腳,即使嚴冬依然單衣,人們認為他得了失心病。
處一曾經作頌自歌雲:“爭甚名,竟甚利,不如聞早修心地,自家修證自前程,自家不作為群類。”及至弱冠,有人提親,處一笑而不應,母親也不勉強他。
金世宗大定八年二月中,遊宴到範明叔家的遇仙亭,見到王重陽祖師,重陽知道處一是玄門大器,便答應處一拜師的請求。並帶他到昆崳山煙霞洞授與正法及名號。其母親也願拜重陽學道。重陽知其貞潔,賜名德清,號玄靖散人。
處一遵重陽言,隱居鐵槎山雲光洞。九年四月,重陽與丹陽等數人從文登將要回歸寧海,取道龍泉,臨行重陽贈詩雲:“修行事理記叮呤、隻要心中靜裏明,眼界不生龍自住,鼻門無閉虎常停,舌根退味心神爽,耳內除聲腎水清,南北混融歸一處,東西**滅三彭,金木廝杈盤桓住,嬰姹相隨自在行,結作金丹出頂上,五光射透彩雲棚”,處一拜受。
自此王處一結廬雲光洞,常臨危崖蹺足而立,數日不動,見者以為奇!更有山中樵夫獵人無知,謂其為“仙人”,惹得凡俗慕仙之流趨之若附,隻是處一心慕大道,不慕名利,有意隱匿,時間一長,眾人好奇心漸淡,便也自行散去,山野重歸寂靜!
然世間總有一二癡子,妄想攀附仙緣,好慕長生,輕易難搖其誌,惹得謙謙君子逍遙道人王處一長歎一聲:“何苦來哉!何苦來哉!”
曲折地盤山道上,一個黃髫幼子穿著藍衫短衣,擦拭了額頭汗水,背著鼓鼓囊囊的褡褳繼續前行!
穿過密林,攀過石岩,涉過溪水,一路風塵不曾氣餒!
這時隻見前方雲霧蒸騰,驕陽似火,一個大袖翩翩挺拔傲立的身影,矗在那飛崖之巔,說不盡的風采,道不清的英姿,宛若謫仙臨世!
幼子停步矗立,見得此景,心中喜悅之情油然而出,笑容由裏及外,渾身立時清爽,一路艱辛盡去,疲憊消燃!
幼子此時欲言又止,隻是躬身對著玉陽子的背影,恭敬地鞠了一躬,便轉身進了旁邊的雲光洞。
那幼子進得洞來,隻見洞中,深有五丈,高過一丈,有石床,石桌,石凳,石盆,石碗等,簡陋而又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