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噔噔噔”,但聽一串馬蹄聲在山林間斷斷續續的響起。可奇怪的是,一匹高頭駿馬在前拉著一輛大馬車,而馬車後還跟著一匹駿馬。
一少年約莫十四五歲年紀,坐在馬車前拉著馬韁,時而吆喝,時而沉默。他略為稚嫩的聲音與山林裏的蟲鳥聲混為一體,徐徐回蕩。再看拉車的馬,雖然強壯有力,奈何山路實在崎嶇難行,也隻得走走停停,時而嘶鳴,似乎在與後麵那匹馬交談,或者說在抱怨著什麼。
突然,馬車裏傳來一個聲音:“川兒,仔細留意路兩邊,看是否有歇息之地。這大熱天的,可別把馬兒給雷倒了。”聽那聲音,似乎有些蒼老之意。
原來,駕馬車的少年名榮亦川,馬車中乃其奶奶朱小微。婆孫二人如此趕路,著實不易。
榮亦川立即應聲道:“奶奶,這一路崇山峻嶺,道路難行,不曾見過有什麼可以歇息的地方。恐怕走下去也難有。”
此時臨近中午,烈日當空,何止是人,兩匹駿馬也喘著粗氣,腳步已經放慢許多。
朱小微輕輕一聲歎息,道:“古人雲,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入蜀之路果然難上加難。罷了,找棵大樹隻要能遮陰歇息也好。”
榮亦川抬眼看去,山路狹窄勉強能行得下馬車,山上樹木聳雲,可路邊不曾有樹能遮陰。不禁皺眉道:“奶奶,恐怕想在路邊歇息也難。”
朱小微反而輕輕笑起來,道:“傻孩子,隨便找個能將馬車停下來的地方歇息一陣吧。”
榮亦川突然眼前一亮,歡喜起來,說道:“奶奶,你看,前麵剛好可以停下來,那我們就在那裏歇息吧。”
於是,拉起馬韁在前麵一個稍寬出半丈的地方停下來。剛停下來,他就過去將兩匹馬係在路邊的樹下,剛好路邊有些野草,馬立即啃起來。
榮亦川再來到馬車邊,見奶奶剛好掀起車簾下車來。朱小微約莫七十來歲,臉上全是皺紋,但腳步輕盈,完全沒有老態龍鍾的樣子。一雙眼睛炯炯有神,也不像老年人般的渙散。
朱小微站在路邊略微施展手腳,深呼吸幾次,感受到樹木的清新,不禁歎道:“困在馬車裏實在難受。”再深呼吸幾次,覺得更為舒暢。隻是烈日直射下來,曬得頭頂隱隱作痛。又歎道:“若不是這殺人的太陽,行走在這樣青山綠水的地方,是何等的享受啊。”
這時,榮亦川拿著饅頭遞兩個過來,歎道:“奶奶,先吃兩個饅頭吧。這樣的地方山沒廬山高,更沒有蓮花湖的閑情逸致,有什麼好的?走在這路上,就是受罪。”
朱小微定睛看著孫子,那神情,倒與自己記憶中夫君年輕時的樣子頗有幾分相似。鼻梁高挺如鉤,濃眉大眼有神,俊俏的臉龐,似乎眼神中也同樣流露出蓋世英雄的模樣,隻是尚稚嫩而已。連啃饅頭的模樣,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想到夫君,朱小微悲從心生,一把將孫子攬在懷裏,頭搭在他的肩膀上,熱淚忍不住順著臉頰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