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能打落牙齒往肚子咽,誰讓開始的時候就抱著僥幸的心理想要投機取巧呢。
那些豪門子弟還好些,最慘的就是那些抱著僥幸心理的寒門之輩,為了湊足銀錢買考題,借貸的借貸,賣房產的賣房產,最後卻落得個兩頭無著,還成了過街老鼠。
此事暗暗傳開後,以後的科舉誰再出來賣考題不但無人問津,還會被狠狠的教訓一頓,這反而正了東皇的考試風氣,這倒是林婉月和赫連宸風這對始作俑者沒有想到的。
張榜之後,得意的失意的皆各找出路,人群漸漸散去,皇榜前十名學子則要為明日進宮麵聖做準備。
貢院周圍的客棧,若是出了狀元郎,可是獲利不淺,會打出狀元住的屋子,價格翻倍,有錢的學子自是不會在乎在些錢,就是為了一個吉利的名頭。
東皇雖然建國時間不長,但向來以公平取士著稱,不但要看所考八股策問之類文考,還要加上皇上殿試的成績,是以並不以張榜後的名次定三甲,所以前十名的士子們皆可爭這狀元之位。於是人們根據這前十甲學子的學識人品,竟然開了盤下了注,看看今年的狀元郎究竟是誰。
需要提出的是,世子白楊也是參加殿試的人選之一,知道結果的赫連宸風還微微吃驚了一番。
他可以說是這屆考生中身份最高之人,含著金湯匙出生,這輩子不用奮鬥就可以衣食無憂,竟然下定決心參加秋闈,甚至還在數千人中考入前十,果真是不簡單。
自從白楊這家夥被關入府中,不得外出之後,赫連宸風很久未見白楊了,誰知再見竟然成了狀元的競爭者之一,白楊準備的這個驚喜簡直是太大了。
在閱卷之前,所有考生的試卷先由翰林院的編修進行謄錄,也就是說,呈現在閱卷考官眼前的試卷,都是一個人的筆跡,試卷的名諱字號早早就遮擋了起來,所以閱卷之人隻能根據試卷的文采深度來評卷,而不會出現因為認出某個人的筆跡而作弊。
這也是東皇科舉進步的一方麵,當初林婉月熟悉科舉程序的時候,不得不說,東皇可以在四國站住腳,不是沒有道理的。
皇帝赫連正的一些舉措確實比較先進,也是公允公正的。在自己之前的年代曆史中,古人在科舉製度中摸爬滾打了數百年才摸索出的糊名法,在唐朝則天朝便出現,卻在宋真宗年間才得以發揚,期間曆盡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卻沒想到東皇在立國短短數年便辦到了,這跟在位者的大力支持和鐵血政權是分不開的。
皇榜已出,與赫連宸風沒有什麼關係了,這日,赫連宸風回了王府。
“王妃,王妃,王爺來了。”蓮心一路小跑到凝馨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