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們十八歲(1 / 2)

要問人一生中真正的精彩的開始,莫帆會毫不猶豫的回答18歲。

剛剛經曆高考的洗禮,認識到付出和收獲的對比關係。麵對三個多月的漫長假期,有人選擇旅遊,有人選擇打暑假工,有人宅在家裏玩遊戲,看,看動漫,刷逗音。

不同的選擇對應不同的需求,沒有對錯優劣。

莫帆選擇去打工,然而並不是因為家貧無從至書以觀。莫帆認為暑假太長是難得的休閑假期,不工作的話,長期學習得來的習慣就會荒廢掉,而且也存在想找點零花錢的想法。

莫帆的工作是在親戚家的琴行工作,鋼琴組裝學徒。其實也就是幫組裝師傅傳遞功具,在組裝完成後按動琴鍵試音,讓師傅聽然後調整琴鍵的鬆緊,讓鋼琴的音色達到最佳的水準。一天工作十小時,日工資120~130人民幣,早上七點到中午十一點,中午三個小時休息時間,下午一點開始上班到晚上五點下班。

這個工作是莫帆在排除父母安排的旅遊後深思熟慮後的選擇,雖然工作不高,但是勝在工作不難且安全,父母能夠安心的讓他去工作。像路邊電線杆上的招工廣告還有同學介紹的工作,雖工資更高,但是父母不會安心,會擔心誤入傳銷等非法組織。

第一天上班,莫帆起的特別早,六點起床,簡單的洗漱,認真的整理了自己被壓亂的頭發,一絲不苟的除去眼角的汙垢。

量米,淘米,擦幹淨電飯煲膽上的水珠,緩緩的將煲膽放會電飯煲裏,按下煮粥的功能按鍵。然後去客廳的冰箱拿出冰凍的青菜,洗菜切菜煮菜,慢慢的時間就過去了。“叮”的一聲響起,不用看莫帆知道粥煮好了,莫帆打開電飯煲的蓋子,讓粥在空氣中自然的晾著,空氣中彌漫出一股淡淡的米香味。

莫帆慢慢走出廚房,隨手拿起一條掛在壁勾上的一條擦手巾。邊走邊擦,走到一扇貼著爸媽的門前。“咚~咚”我進來了,“哢”隨手擰開門。入眼望去極為簡譜的裝修,一張木板床,床上是一個純棉的墊子,床的四角分別係著一根蚊帳的細繩,一個掛頂的粉紅蚊帳就映入眼簾。一個紅木的衣櫃,一套實木的電腦桌椅,一個綠色的垃圾桶,一個紅色的垃圾桶,就這樣,莫帆掃完了父母的臥室。

“爸,醒醒,到時間了,該去上班了。”

“哦,謝謝兒子。能幫我拿下眼鏡嗎?就在那邊的電腦桌上。”

“哦,給。”莫帆走了兩步,用兩根手指夾在眼睛中間的鼻護架上,打開眼睛的鏡腿。

莫帆爸爸接過眼睛,再次說了聲謝謝。莫帆自覺的退出了父母的臥室,母親的叫醒工作就留給了父親,曆來如此。用莫帆爸爸的話說是給他和老婆愛情的保溫,每天及時的叫醒服務。

莫帆十分支持爸爸的想法,雖然生活需要柴米油鹽,但是家庭裏沒有愛怎麼能行呢?父親在作為父親的同時也是母親的丈夫,不給母親以愛的關懷,兩人的感情又如何聯係呢?

莫帆走出房門,後來到了妹妹莫輕舞的房間。莫帆爸爸給妹妹取名莫輕舞寓意女兒不要太過於輕浮,麵對愛情時也要一心一意。

“咚咚~”莫帆照例敲了三下門。

“妹妹,你醒了沒有?哥哥,我進來了。”莫帆深吸了一口氣。

“哢!”莫帆輕聲的擰開妹妹的房門,眼見妹妹抱著一個等身抱枕還在睡覺,隻能脫鞋並換上拖鞋輕聲走進妹妹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