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朗聲叫道:“伍相國,動手吧,你要想靠近越王,先把我打倒。”
範蠡知道伍子胥雖然年紀比自己大,但他的勇猛天下皆知。想當年十八國臨潼鬥寶,伍子胥力舉千斤之鼎,令天下豪傑無不心服口服。
今天和伍子胥之戰,隻可智取不可力敵。作戰的目標不求勝利,隻求擺脫。
這時,伍子胥催動棗紅馬,舞動長矛直向範蠡胸口刺來。
長矛是重兵器,加上伍子胥力大勇猛,勢不可擋。範蠡長劍隻有幾斤重,以輕靈見長,卻難以和長矛硬碰。
這時,原主的聰明和機敏發揮了作用。範蠡一抖韁繩,馬向前衝。等那長矛距離胸口不到一尺的時候,突然一側身,避開鋒芒,同時,長劍搭上長矛,順著長矛刺出的方向用力一帶,隻聽“滄浪”一聲,那支長矛被打出圈外。
二馬交錯。長劍輕便靈活,在兩匹馬相錯時,範蠡劍鋒一掉,砍向伍子胥的馬腿。這一劍如果砍實,那馬必然拱地而倒,伍子胥就會跌下馬來。
伍子胥不愧是名將,不僅是驍勇過人,應變能力也是遠超常人。一見範蠡突然發招偷襲,並不驚慌,左腳突然踢出,正踢在範蠡寶劍側麵。
範蠡突然覺得一股大力撞來,手中長劍不由向上向後向下劃了半個大圓,幾乎脫手飛去。而那股大力並不消停,一直撞向胸口,隻覺得五內翻騰,一口鮮血就要脫口噴出。
範蠡大吃一驚,知道伍子胥厲害,再戰下去沒有好結果。暗叫一聲:“慚愧,我特麼還不開溜!”
把手一揮,幾百個越兵搭弓開箭,那飛箭如飛蝗一般向伍子胥飛來。伍子胥放下長矛,拔出佩劍,舞成一道劍網,飛來的羽箭盡被打落。
範蠡一看文種保護越王已經衝出戰團。喝一聲:“撤!”。帶領殘兵向會稽山跑去。
這時夜幕降臨,伍子胥正欲拍馬追趕,忽聽得陣中鉦聲響起,那是停戰的信號,所謂“鳴金收兵。”
伍子胥看著範蠡的背影,暗暗歎道:“少伯人才啊!恐怕終為吳國大患。”
於是不再追趕,整頓兵馬,安營紮寨。
範蠡帶領人馬追上越王,和文種一起,保護越王緩緩退去,
一輪紅日落下去,天色轉暗,夜色漸濃。
範蠡指揮士兵做好守城防禦工事。又回到越王身邊。
範蠡和眾臣陪越王站在城樓上,看著延綿到天邊的戰場。
戰場裏還傳出震天的喊殺聲和刀兵搏鬥的碰撞聲。那裏的戰鬥還沒有結束。
倉促退兵,命令並沒有傳達到每一個士兵,許多士兵接到撤退的命令,但被包圍,也無法撤退。
這些陷落在吳軍陣中的越兵,隻有一條路,那就是繼續作戰,直到戰死。
數萬人在拚搏。越兵勇武強悍,沒有人投降,數萬越軍,會一直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這讓剛剛穿越過來的範蠡震驚不已,冷兵器戰爭竟然是這樣慘烈。
大半個時辰過去,喊殺之聲停下來了,這就意味著,陷於吳陣的越兵已經全部戰死。越國僅剩的數萬人馬就這樣消滅了。
群臣圍繞在勾踐周圍,沒有一個人說話。遠望吳兵大營,燈火點點,宛若滿天繁星,延伸到天邊。晚風吹過,飄來濃濃的血腥味。
範蠡暗暗鬆了一口氣,往後就沒有仗打了。
讓他稍微感到欣慰的是,越王還活著,隻要越王活著,就是勝利,是失敗中的勝利。他不能挽回敗局,不能讓越國逃過滅亡的命運。那不是他的事。他要做的就是保護好越王,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讓越國重新崛起。
文種上前,躬身說:“君王,請回宮休息吧,軍中事務,臣等自會安排好。”
越王沒有答話,沉默一會,說:“少伯,我們還有多少兵馬?”
範蠡說:“回君王,剛才初步清點,我們還有五千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