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這片大陸上所有生活在陽光下的人都有點害怕森林,不過這個“森林”並不是指我們常見的樹木茂密生長所形成的那種,構成它的樹木從地麵到頂端可能有近百米高,略顯發白的樹幹卻一點旁枝和突處都沒有,仿佛人工打磨出的石柱,圓形樹葉堆積出的茂密樹冠相互支撐、疊壓、糾纏著連成片完全遮蔽了天空,任由多大的風撕扯都沒有絲毫縫隙。最奇特的還是森林深處樹葉所發生的變化:正麵還是綠色背麵卻呈黑色,此時的葉子能將陽光完全遮擋,不過當夜幕降臨後這種情況卻截然相反——甚至能透過葉片隱約看到天上的星光。因為這種奇特樹葉的關係,白天林外雖是豔陽高照可樹冠籠罩之下林間卻伸手不見五指;等到了夜晚尤其皓月當空之時,月光透過朦朧如紗的樹冠灑遍林地,巨木在銀光的照耀下有如眾多張開手掌的白臂撐起天幕,在習慣了之前那樣的黑暗後雖此時有如天明,但如何評價這番景象就因人而異了。“白夜林”是行商們送給這片樹林的稱呼,“林中世間兩相隔,白日如夜,月似朝陽”到過這裏的吟遊詩人如此傳唱。但看似隻是景象奇特的森林而已人們為何會害怕?那大概與它出現的原因有很大關係。
就算是從未見過世麵的孩子也會從父母口中知道白夜林故事,這是很久以前兩個不同文明間一場大戰所留下的傷痕或者說是詛咒。戰爭的起因至今都各執一詞,運用魔法的國家與崇尚科學的國家因為各自的理念而刀劍相向,無數的生命消失在戰爭的漩渦之中,雙方傾盡所有力量隻為消滅對方,在如今是白夜林的這個地方展開了最後的決戰,戰鬥的結局直接決定了一個文明是否會在這片大陸上永遠消失。生存的欲望與巨大的犧牲早已讓人們失去理性,不被允許的魔法與視為禁忌的技術都毫無保留的盡數投入,就連雙方的國王也來到前線準備親自摘取勝利的果實,但是一切就在這裏戛然而止了。
沒有人知道這場戰鬥究竟發生了什麼,突然之間與戰場的聯係全部中斷。多少天過去了,等待前線支援命令的士兵、希望父母回家的孩子、期盼丈夫歸來的妻子、家中已沒有年輕人的老者,大家紛紛朝戰場的方向看去,希望地平線上出現國王的身影代領著軍隊在凱歌聲中歸來,或是敵國的千軍萬馬用死亡的陰影籠罩整個國家,但是什麼也沒有。當失去耐心決定不再等待的人們紛紛來到戰場上親自尋找時,他們看到原本是平原的戰場早已被一望無際的森林覆蓋,任憑他們如何呼喊回應的隻有沉默,沒有硝煙、沒有殘骸、也沒有軍隊,唯有另一批從魔法國度帶著同樣目的前來的人與他們麵麵相覷。
就在大家準備進入森林繼續尋找時,他們的國王卻互相攙扶著走出森林突然出現在眾人麵前。兩人傷得很重,最後也沒有活著回到自己的國家,彌留之際人們隻從他們口中確認了一件事——沒有幸存者。隨著王的逝去這場戰爭就這樣帶著謎團結束了,其實結束得也很及時,雙方本著毀滅對方所使用的方法都很高效,再打下去很有可能這個世界就不會有活人了。高深的魔法、先進的科技和熟練運用它們的人,與戰爭有關的一切都消失了,因為殘酷戰爭早已身心俱疲的人們接受了這個結局,隻留一片密林在此如墓地般告訴大家不要忘記這裏曾經發生過的事。不久之後,世界迎來了新的曙光,仇恨是不會輕易消失的,畢竟人人手上直接或間接都有血債,但更多的人願意放下仇恨攜手在這個因為戰爭而變得滿目瘡痍的世界裏繼續生存下去,兩個不同文明在戰爭的灰燼中重生。
隨著時間的流逝文明複興,密林也從一個警醒世人的悲傷之地逐漸改變;最開始的目的還很單純,有人進入密林隻是希望尋找親人的遺物,雖一無所獲但卻發現了個別參天大樹那與眾不同的形態與特性。離密林最近的暮邊村裏,一個商人偶然得知後想辦法將樹枝取來嫁接到其他小樹上,很快有著同樣特性但體型要小很多的品種被培養出來當做稀罕物高價賣給一些有錢人。樹冠白天可以遮陽晚上還能透光,在月光下散發著微微銀光的枝幹使它獲得“月輝”的美名,很多住在深宅大院的富豪都對它情有獨鍾,月輝樹很快成了暮邊村的名產,甚至還將月輝樹最初形態的剪影當做村子的標誌。不久森林周圍的城鎮甚至更遠的地方都能看到這月輝樹的身影,原本出自悲傷之地甚至稱為墓碑的東西被商人們賦予“先人贈與後世的禮物”“天界親人於凡間的守望”“月神守護”等等荒唐的意義和頭銜,讓那些最先掌握著這些樹種資源的人賺得盆滿缽滿,他們甚至還會雇人去駐守“貨源”和擺平那些對賣樹這種“不敬行為”提出反對之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