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烏鎮東柵西頭的印家巷子裏。
三清觀早年間並不叫這個名字,這個道觀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間,有人在此修真得道,便在此建造了一座道觀。
明嘉靖年間,因皇帝癡迷服食仙丹,妄圖長生不老,皇權永久。以至各地煉丹之風盛行。。。
太微道長年邁歸鄉,遊曆至此,不忍此處道觀破敗荒廢,幸有善人捐出大量銀兩,將此道觀重修。
修繕後,格局仍然遵循舊址,未曾擅自修改。隻因牌匾不知所蹤,隻留有觀內幾幅對聯:“人有錢算,天則一算”“紅日無私、貧富一般照顧;晴天有眼,善惡兩樣對待”,“天堂可到,地獄非遙,隻有心頭分路,國法能逃,冥誅不赦,修改神力遠大”
當年,太微道長覺得這幾幅對聯頗有深意便留下來了,因匾額已不知去向,便更名為三清觀,並與弟子囑咐如以後有人能查到故名,便可更改回去。
從此,三清觀恢複了香火,逐漸成為了附近頗有名望的清修之所。
自打我記事起(5歲),我便與這座道觀一起成長,我深深的記得父親第一次帶我過來時的情景。。。
當年,隨父親從廣信府逃難到嘉興府。第一站便是這三清觀。
那日,三清觀的大門敞開,門外有三個道童,正在門前打掃。
“麻煩三位道長,在下想麵見太微道長,還請通稟一下。”父親抱拳行禮。
其中一位道童,慌忙扔下掃把,轉身就往內院跑去。
不大一會兒,走出一個年輕道長:“貧道無塵子,我是太微道長的師弟,請問您可是張添瑞,張老爺?
“是的,正是在下。”
“師兄臨行前交待過,如有意外,您便會來尋他。”
“前段時間,我師兄算到,你家逢大難,縱馬便往你家趕去,不過至今音信全無,依師兄臨行前囑咐,如果您來了,他還沒有消息,便師兄遭不測。這裏人多口雜,還請張老爺隨我去後院靜室詳談。”
父親點頭示意,便跟我說道:“兒子,為父要與道長去談一些事情,你在道觀裏玩耍,切忌不要出去!”
“父親,孩兒遵命!”
無塵子道長說到:“靈宗,你幫忙照看下張老爺的兒子。順便帶他去洗淨,然後找一件道童的衣服給他換上。”
“是,師傅。”
看著父親和無塵子道長往內院走去,靈宗師兄便拉著我去了他的房間,給我燒了一大盆熱水。我聞了聞自己的衣服:“果然,都臭了。”連忙脫掉,跑到了木盆之中。
靈宗師兄給我燒得水,不得不說,溫度剛好。再加上屋內的香味,別提有多好聞了。
不一會兒,我就洗好了,靈宗師兄便給我找了一件幹淨的舊道童衣服給我換上了,不大不小,剛剛好。
我不太喜歡拘束,也許是以前一個人玩耍慣了,趁著靈宗倒洗澡水的功夫,我便溜出房間,自行在這道觀中遊走。。
忽然,有陣陣香氣傳來,我便隨著香氣,走到了裏院的藥園中,藥園裏有一個茅草屋,這藥香便從這個石屋裏傳出來的,便朝著石屋走過去。
一個老道士從石屋裏走了出來,我瞪著大大的眼睛呆呆的看著他,老道長說:“小友,過來吧,莫要害怕。”我猶豫了一會兒,還是低著頭走過去用稚嫩的聲音說:“老爺爺,您住在這裏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