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長生》係列,開更!
第一部《血長生之湘西疑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話說,這世間各行各業,無論是從事什麼工作或者創作,都會有專精的師傅。無論是從事什麼行業,都不是那麼容易成功的,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與經驗才能有所收獲。而這每行每業,都有鼻祖,也就是祖師爺。木匠拜魯班,醫藥的老祖宗一歧伯,而這結拜則需要拜關二爺,被崇為“武聖”。誰人不知關二爺以忠義二字聞名於世?各有各行的規矩,在外行看來,這些都是所謂唬人的把戲。在內行看來,看法就不一樣了。再來說這三百六十行中不被眾人所熟知的行業一一盜墓。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豪傑並起。而在那時,就有了盜墓這個行業,而且還分為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兩個不同的官職,是三國中的曹操所設,而那摸金校尉,最擅長的是找墓,他們往往將搜集來的各種資料,結合對當地風水的觀察,總是能以很快的速度找到陵墓的具體地點。
據說,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才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
民國時期,世間不太平,軍閥混戰,戰火連天。百姓常常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人們不是餓死就是被殺死,怎麼樣的死法都是有的,戰爭之後,往往遍地都是屍骸,死人,這種現象早已使人們習以為常。
在那個混亂的年代,有錢就是大爺。但也不能過於張揚,那不是再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嘛?錢到底怎麼掙呢,連飯都吃不飽,哪有力氣去賺錢?
那時,我的爺爺蘇振國碰巧遇到戰亂,走投無路,餓的不行,實在沒有了辦法,便想起了兒時父親所講的關於這盜墓摸金的事情,才想起來這麼一個行業。
於是,就糾結村裏的兩個人一起做了盜墓賊。那兩人中一個人是村裏一個長相奇特,膽子卻出奇大的張大膽兒,在仨人當中,屬他膽子最大,因此二人都叫他張大膽兒。這個人性格怪異,說話也不利索,也沒有父母,隻有個做棺材匠的爺爺與他相依為命,村裏人隻知道他們家是從外遷到這個村的,所以對他們並不是很了解。而且,隻有仨人從小在一起玩,才使張大膽兒有了幾個朋友,不那麼孤獨。另一個人便是我爺爺最要好的朋友,同在一個屋簷下躲雨,穿著一條褲子長大的李二狗。
這挖人的墳墓是損陰德的事,搞不好還會被抓到槍斃。高風險高回報的活兒,但是三人都已沒有退路了,隻能硬著頭皮去幹一一因為他們的村子前不久就受到了戰亂,村裏的人無一幸免。
幸虧三人命大,戰爭前一天到後山摘蘑菇,拾果子來充饑。得應於老天爺顯靈,多虧神靈保佑,這才使他們保住一條小命。等到他們回到村子的時候,發現村子早已成了一片廢墟,遍地都是死屍,昔日美麗和諧的村子轉眼間成為人間地獄。仨人才20多歲,就已無依無靠,成了隨風漂泊的蓬草。
之後,仨人簡單的給他們的父母挖了個合葬坑,將父母的遺體埋入坑中。仨人跪在地上同說:“爹,娘,先委屈你們了,等以後有了錢,定給你們做個大墓,然後振興家業!”仨人往地上磕了幾個響頭後,李二狗對他們說:“哎,這世間太亂!到底有什麼出路呢?”
蘇振國忍著失親之苦,渾渾噩噩的站在泥土上,最終還是開口,將盜墓的由來以及自己的身世都說了出來。話一落下,蘇振國便不經意瞄張大膽兒的眼睛中閃過一絲狡黠。蘇振國並沒有在意這個,繼續說了下去。
一番敘述後,倆人感覺又喜又驚,心裏都在想:這世間原來還有這麼個行業啊!二人頓生欣喜,各各麵露喜色。三人心中產生了共鳴:餓死,被殺死,咋樣都是死,還不如去做損陰德的買賣,如今,這仁義道德還有屁用?萬一弄著幾個寶貝去城裏換錢,有了白花花的銀圓,心裏才踏實,此生才能無憾。
於是,仨人說幹就幹,拿著鐵鏟就往後山跑。後山有一片很大亂葬崗,據說早年間發生了大戰爭,死了很多人。
鄉政府不能坐視不管,便找了幾個人,把死屍都給埋到了後山,這才有了這個亂葬崗。小時候,父母常告誡他們不用去後山玩,因為村裏的小孩去過後山之後都消失不見了,怎麼也找不到。所以父母也編故事嚇我們,說這後山有吃人的妖怪,專吃小孩。村裏的大人也很忌諱去後山,除了有必要做的事情,否則是打死也不會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