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東齊來使 二(1 / 2)

劉莨很訝異,因為帶頭來迎接他的正是長平國當朝最受宣武帝賞識的兩人之一,長平國的國公衛常,而另一人便是連破自家東齊國數城的平遠大將軍寧天成。

劉莨雖然身在東齊國,到也對這兩人有所耳聞,這衛常乃是衛氏家族中年輕一代最有才和謀略之人,更是當今長平國太後儀德太後的親侄子,跟宣武帝也算是表兄弟,年僅二十三歲就繼承了其父國公之位到也正常。

至於那平遠大將軍寧天成則是當年與長平國開國皇帝平定江山的大將軍後裔,與宣武帝從小在翰林院一起長大,關係莫逆,年僅二十,但其帶兵打仗之能,從能破東齊國數城就能看出來;總之這兩人在長平國的地位可不低,一個是長平國的三公之一的國公(三省六部製,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為吏部、禮部、戶部、刑部、兵部、工部;衛常掌管尚書省),一個是位比三公的平遠大將軍,都是長平國正一品大員。

想到這裏劉莨一改剛剛的高傲之心,手搭在李鞍肩膀上,彎下腰在李鞍的攙扶下,移動著瘦骨嶙峋的身體緩緩下了馬車。

“:沒想到是衛國公親自接送,真是令本使倍感榮幸啊——”

劉莨打著哈哈,對著衛常躬身行了一禮,微笑著說道,仿佛剛才根本沒有行過狂妄之舉,真心尊重這位長平國的衛國公。

“:貴國來使,本官當然得親自接送,可不敢怠慢了使者。”

衛常也躬身行了一禮,語氣和藹,論官職他是長平國正一品官員,而劉莨隻是東齊國從三品官員,整整大了四級,但他絲毫沒有擺出大官盛氣淩人的氣勢,反而像一個期盼朋友來訪的普通書生。

“:國公言重了,言重了,能出使貴國是本官的榮幸,多有不便之處,還望海涵。”

劉莨頗有些受寵若驚的樣子,很巧妙的掩飾掉了眼神中的高傲和不屑。

同時,他也感覺到這位年輕國公的不簡單,他可不認為車夫李鞍的話這位長平國的國公沒有聽到,而這位國公依舊與他以禮相待,劉莨活了四十餘載,為官也有二十多餘載,也未見幾人有其心性和城府。

他不由得深深的打量了衛常幾眼。

方形官帽,黑色官袍,腰間別有佩劍,瘦弱的身軀,稍顯年輕的麵孔,一切都很平凡,唯有那雙銳利有神的眼神讓劉莨暗暗心驚。

“:還請使者移駕鄙府,本官已在府中備上美酒佳肴、歌舞曲目為使者接風。”

衛常溫和一笑,右手伸向城門,微微彎腰,左手置於胸前擺出了一個請的姿勢,其身後官員紛紛走向一旁讓出了一條可供馬車通行的路。

國公迎接,群官讓道,還在府中備有美酒佳肴,這算是七國之中最為隆重的禮儀了。

“:那有勞國公費心了。”

劉莨很是滿意,又在李鞍的攙扶下上了馬車,拉上了門簾,表情又立馬一變,很是凝重。

“:看來這趟長平國之行不如預期那麼簡單啊!”

歎了一口氣,劉莨用手揉了揉腦門,他自然不傻,之所以挑起和暗示李鞍譏諷長平國李氏皇族,一方麵處於他來自東齊的驕傲和自信,另一方麵就想看看這些迎接他的那些官員深淺。

可惜,衛常的反應讓他著實看不透,像李鞍這種冒犯之言本該遭到長平國的報複和不滿才是,而衛常表現的彬彬有禮,絲毫沒將此事放在心上,就好像他這一拳打在棉花之上,不痛不癢。

…………

正午的陽光顯得非常刺眼,陽光下的宣陽城有些悶熱,街道兩排的軍士緊緊連在一起,將熙攘的人群攔在了大路兩旁,卻依舊止不住那些百姓的熱情。

“:這便是東齊國的使者?”

“:對啊,聽說這次莊王爺出逃,使陛下大怒,派了大將軍寧天成連破數城,打的東齊都派使者來議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