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農村,宅基地麵積121平米,房屋三層,二樓三樓有挑出的陽台,陽台也算建築麵積,加起來總建築麵積427平米。
現在村裏要修路,準確的說市政府要修沿江公路,要拆我家的房子,哎,江景房啊,就要沒了。
我家裏三口人,父母和我,因獨生子女,有一個虛擬人口,算是四個拆遷人口。
父親是養子,和養母關係一般,養母住在自己的親生兒子家裏,也就是我的叔叔家,父親有贍養養母,父親的養父,也就是我的爺爺,已經去世了。
如果奶奶願意把拆遷人口放在我家,就有五個人口,這樣的話,可以獲得125平米的建築基地麵積(可以蓋三層),因為叔叔惦記著將來自己的房子拆遷,死活不同意奶奶把拆遷名額給我家,付錢賠償給他,也不行,奶奶聽叔叔的話,就沒談成了,不,是沒得談,隻說“恩賜”半個人頭,可拆遷人口沒有半個一說。
奶奶和叔叔的立場,這可以理解,畢竟沒有親生的,沒有血緣關係,就此不提了。
因為隻有四個拆遷人口,按照規則,政府隻給110平米的建築基地麵積(包括陽台的投影麵積),蓋三層樓,實際建築總麵積隻有297平米。
如果同意簽約了,427平米的房子,按照拆遷製定的標準,按麵積按裝修給予賠償,加上各種按期簽約按期騰空房子的獎勵,73萬多一點,說實話,這點錢可以建一棟同樣麵積的房子,還有餘錢,這不虧,可有問題是,拆遷後,異地新建房子,房屋的建築麵積麵積足足少了130平米(427-297),這方麵的損失一點也沒有賠償,對此,我和父母心裏很不爽。
加上我三十好幾了,大齡剩男,如果有緣分將來結婚生子女什麼的,人口會增加幾口,長時間不能蓋新房子,也不能加蓋一層,居住麵積可能不夠。家裏種椪柑的,冬秋兩季,收獲的椪柑要放在家裏,需要麵積,還要放農具,以及亂起八折的東西……總是一句話,農村人住習了便宜的大房子。
拆遷公司的工作人員,還有做工作的村幹部,以及鎮幹部,做動遷工作的時候,避開麵積變小給我家帶來的隱性損失,說什麼賠償已經按照麵積計算了,沒有讓你吃虧,但我個人覺得不能單純的按照房屋的建築成本來計算房價,畢竟現在農村批建一棟房子,特別的不容易,很多人想拆了舊房重建,一般都不給審批,很多都是違建的,交了罰款,也沒有相關證件。
別人拆舊房重建,目的是為了讓小房子變大房子,住的更舒適,而且距離我家不到一公裏的地方正在蓋建高鐵新城,新房子蓋好,可能住不了幾年,又要拆遷,297平米的麵積的房子,賠償款肯定要比427平米的房子少很多,可能就是一套商品房的事情。
按照現在的政策,住房麵積變小130平米,沒有多一分錢的賠償。